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标题: 语文教材里有段《圣经》故事不必大惊小怪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6-6-3 08:49
标题: 语文教材里有段《圣经》故事不必大惊小怪

原标题:单仁平:语文教材里有段《圣经》故事算多大罪

  北京市语文教材第13册一度将《上帝创造宇宙》的《圣经》内容作为神话故事列入教材,遭到一些人士的反对。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回应称,语文课标中有神话、传说这一类,中国的传统神话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等都在其中,因而《圣经》中《创世纪》的部分篇幅2002年被纳入课本。2015年底这一内容已被删除,今年秋季的新教材就看不到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4月底也曾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言论做出回应,认为这一指控不符合事实。

  对《上帝创造宇宙》可不可以进入语文教材,人们显然存在不同看法,到了舆论场上,这种分歧被放大成一种意识形态之争甚至对立。我们认为这一争议挺显紧张的样子有些夸张和失真,还是将其还原成一个普通分歧为好。

  那篇文章进不进入语文教材,历史地看应当说是有弹性空间的。把它当成神话故事放进去,让学生们开拓一些眼界,这种做法的初衷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即使该想法和现实情况有了一点出入,对它做调整便可,这当中不应该有过多的政治含义突出出来。

  中国学校里的教材应当给中国的传统内容多大比例,给外部世界包括西方的内容多大比例,这当中有意识形态,但也有教育规划的许多其他考量。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大概应当是协调的,只有在很特殊的时候,意识形态才会作为主导性元素站出来,其他大多数时候,协调更契合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

  中国舆论场早已价值多元化,舆论针对分歧的表述通常都拿出了比较激烈的观点,引起注意和产生影响有时对意见表达者们最重要。做事情的部门需要了解舆论,但不必被舆论惊着,以为它们总是“黑洞洞的枪口”。舆论的内核即使是甜善的,它的外面也常会裹上芥末和辣椒面。

  如果教材编写者认为《上帝创造宇宙》如今不太适合留在教材里,替换掉是没问题的。但这应被看作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微调,而不应被理解成某种风向标的动作。

  教育的导向必须讲政治正确性,文化事业也是一样。然而这种政治正确对应的是大格局和总结果,大概不是随时掏出来衡量、检查教育实践中每一个细节的尺子。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质,而不是做给人看的摆拍。


  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有着极其丰富的维度,舆论的总体面貌色彩纷呈,但每一个单色都趋于简单的明亮,社会与舆论的互动面临新的规律总结。现在好像舆论说什么,政府和大的机构就要听什么做什么,其实这未必就是这个时代应有的样子。批评的繁荣应当有两个含义,一是它们被听到,作为被批评者改进的依据。二是它们虽被听到了,但是不被采纳。

  现在一些人喜欢把技术性批评包装上“政治正确”的外衣,舆论场上相互对立的两派都有这种倾向,这不好。本来是些具体工作层面的问题和争议,但却搞得神经兮兮的,这可不是中国社会真正欢迎的东西。

  中国人曾经吃够什么事都动辄“上纲上线”的苦头,希望今天持各种价值观的舆论活跃人士对批发“政治意义”保持克制,无论“左”的“右”的都如此。谁都别让“斗争思维”过度发酵,应当看到,存在分歧就是社会大和谐的一部分。(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来源:环球网)




欢迎光临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http://touga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