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标题: 中华民族的十大英雄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10-1 08:49
标题: 中华民族的十大英雄



舍生卫国邓世昌

上图来源于:blog.sina.com.cn

七律
学习航运智超群,管带威风掌舵轮。
踏浪豪情携怒火,撞击气概震倭魂。
英雄血染冲天恨,致远心飞跨海巡。
光绪撰联昭日月,祠堂悬匾耀乾坤。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邓世昌时任海军提督,其所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援军任务准备返回旅顺时,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黄海海面上与日本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舰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邓世昌坠海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邓世昌所养爱犬“太阳”口衔其臂相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与邓母一块“教子有方”大匾,悬挂邓家祠堂上。
(注:本诗为纪念邓世昌将军的诗作,作者并非邓世昌)





丹心汗青文天祥

上图来源于:blog.sina.com.cn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道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赵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多次进行激烈战斗。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文天祥宁死也不愿向元军屈服,所以他吞下二两冰片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文天祥被元军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今属广东省)。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表明自己的心迹。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诗句所表达的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生死利国林则徐

上图来源于网络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联佳句是第二首的第二联。诗人气概昂扬,明确表示:纵是被贬遣戍,只要对国家有利,不论生死,也要去干;岂能因为个人祸福而避后趋前。此时此境诗人深怀忧民之心,忠君之意,难忘报国。




垂青万古张自忠

上图来源于网络

七律
谁信荩忱是汉?长城风骨如山。
已能忍辱撑危局,更弃前嫌夹敌顽。
碧宁教冲阵洒,丹心誓踏歌还。
三军巨恸英雄没,万古名标青史斓。

        张自忠,字荩忱,抗日名将。189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1917年随车震投奔冯玉祥部,曾任连长、旅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多次率部对日作战,均以打硬仗著称而令日军闻风丧胆。1938年3月,李宗仁担任了第五战区司令,张自忠在台儿庄战役的临沂阻击战中,任前敌总指挥,他与白崇禧总参谋长一起,硬是指挥五十九军和庞炳勋的40军等国民党杂牌部队,在阻击中包抄围歼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王牌军板垣师团,共歼敌9000余,其中击毙日军中将司令官板垣征四朗以下6000余人,创造了国军首次大批歼灭日寇的奇迹“临沂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参加徐州会战的中国军队士气。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当时举行国葬。十万人口的宜昌,万人空巷。在将军灵柩经过的长江边,为他送行。1942年,国民政府明令张自忠入祀全国忠烈祠。周恩来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岿然浩气史可法

孤雁入群格
仗剑扶衰浩气岿,东门遗恨虎狼围。
清王数诱江南抚,热血终朝故土飞。
万巷军民扬烈骨,千秋史册载神威。
梅花岭上衣冠冢,慷慨悲歌永世垂。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祖籍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生于北京。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首授西安府推官,崇祯十六年(1643年)累迁至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南明政权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自请到抗清前线扬州督师。
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四日,清兵以“红衣大炮”若干,轰击城内,城堞轰塌,史可法即率兵民填修,终因力量悬殊,而退守旧城。多铎占领新城后,再次致书史可法诱降:“若好让城,不戮一人。”史可法丝毫不为所动,决心以身殉国。终于在二十五日,清兵猝起攻杀,扬州地方为所破。史可法见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阻止,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清兵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我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捕。清王多铎曾五次致书诱降,史可法被执后,又备敬礼说:“我再三拜请,皆被斥回,今先生对旧朝忠义已尽,敢请为我清收抚江南。”史可法大义凛然地说道:“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从容就义,年仅44岁。





扬眉四海郑成功

上图来源于网络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郑成功(1624-1662),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是明末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又因蒙南明昭宗封延平王,称“郑延平”。尊称“延平郡王”、“开台尊王”、“开台圣王”等。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同年5月郑成功病逝,享年39岁。






将门虎子戚继光

上图来源于网络

韬钤深处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擒斩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次年夏,南下福建,荡平倭寇三大巢穴,斩倭2200余。从此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53岁时发明地雷,比欧洲人大约要早300年左右。1587年死于肺炎复发,享年61岁。





精忠报国岳鹏举

上图来源于网络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地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19岁时投军抗辽,因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






何以为家霍去病

上图来源于网络

少年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霍去病18岁就随卫青立下赫赫战功,封“冠军侯”。而后亲自带兵远征匈奴,连连告捷,令来犯者闻风丧胆。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5万骑深入大漠2千余里,进击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中流击缶祖士稚

上图来源于网络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初期著名的镇西将军,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太康十年(289年),侨居阳平郡的祖逖被郡府举为孝廉,又被司隶举为秀才,但都没有应命。后来,祖逖与刘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常纵论世事,有时夜深还不能入睡,拥被起坐,相互勉励道:“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应在中原干出一番事业!”后任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正当他们准备向北推进时,朝廷内部矛盾激化,祖逖看到北伐难成,忧愤死于雍丘,享年56岁。



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历史英雄们以拳拳之心和满腔热血卫国卫家,他们的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和五千年灿烂不熄的中华文明。在当今和平年代,民族英雄有了更充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因此,在当代,各行各业的我们应当向行业领军人物学习,努力做好工作,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传承民族英雄不朽的精神。






欢迎光临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http://touga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