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3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23: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23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摄

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幕式之后的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做主题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税制改革、文化产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发表视频致辞。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摄

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幕式之后的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做主题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税制改革、文化产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致辞。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摄

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幕式之后的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做主题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税制改革、文化产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致辞。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摄

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幕式之后的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做主题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税制改革、文化产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现场。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摄

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幕式之后的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做主题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税制改革、文化产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摄

9月23日,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23年会暨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与实践比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原驻日大使程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昌林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虽然两国现代化进程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战略目标不同,但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相似性。日本是东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代表,是通过较短时间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典范。综观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历程,日本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不断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高端地位、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行业,在高科技领域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占据了优势地位。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日本贫富差距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典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但是,日本在实现赶超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产业升级转型速度放缓,制造业、服务业升级面临瓶颈,在人口结构、政府债务、社保体系、创新能力等方面,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日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案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中日关系的时代潮流。中日双方应立足历史规律与时代潮流,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战略引领,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积极思考并开拓未来,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行稳致远。

程永华在致辞中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合作体量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日在四个政治文件指导下,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日本是最早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同时日本也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获益良多。自2007年以来,中国连续15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日本则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在欧美、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日关系起起伏伏,但和平、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日应秉承合作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将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分享更大的发展红利;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鼓励企业在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以领导人重要共识为引领,分享更多的共同语言,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经贸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作用,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杨伯江在致辞中表示,日本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日本“后发赶超型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明治维新到二战的近代产业化时期、战败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后工业化时期。在财税体制与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福利政策、农村振兴及六次产业化等领域,日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教训,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镜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新的历史节点,风险与机遇并存。中日在经济上仍然高度互补,经济关系的底色仍是合作。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深化拓展中日合作不仅能为中日关系筑牢压舱石、强化推进器,对促进地区及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幕式之后的会议学术报告环节,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主编崔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以及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副院长崔健先后做主题发言。

此次学术研讨会还设置了“中日实现现代化的政策、实践比较”“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的日本经济”以及“中日经贸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三个分科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日本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外资政策、税制改革、文化产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产品贸易、医疗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战略、城市发展、数字贸易,以及中日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1 10:18 , Processed in 0.0940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