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军 近日,一些不法分子假冒《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真期刊做起收费论文的“生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此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也是一例。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虽经查处,但仍然屡 禁不绝。不法分子把收费论文“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有人估算,一年仅做“假期刊”的收入,就可达数百万元。相信在舆论介入之后,这些“假期刊”很快会偃旗息鼓,一些骗人的把戏也会被揭穿,但关键是,这仅仅能毁掉一两个暴露丑陋面孔的非法出版物,而对于彻底根除类似的“假期刊”恐怕效果并非那么理想。
一份“假期刊”为何会堂而皇之地生存并且能牟利惊人、受骗者众多?其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假期刊”能生存而且“生意兴隆”的背后,恰恰是现实中有众多“求发表”愿望的甘愿受骗者。据了解,现实中评职称、晋级等都附带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一些科研单位、院校等也都有发表论文的指标,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导致了医生、护士、中小学教师都争先恐后挤破头去发论文,而我国发表相关论文的期刊有限,直接导致“假期刊”应运而生,并打着“真期刊”的旗号牟利。更关键的一点是,现实中对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论文成果发表行为,缺乏一种科学到位的纠错机制,比如究责机制、学术不端追责机制等,导致大量造假者借用“假期刊”等牟取名利,导致花钱买论文,花钱发论文行为大量滋生,更为“假期刊”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