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8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学院”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高教探索》2013年第5期知识分子阶层的出现与大学形成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3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学院”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作者:杜智萍  来源:《高教探索》2013年第5期  浏览次数:10


   摘要:在12世纪欧洲的一场文艺复兴中孕育产生并日渐活跃的知识分子阶层使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成为可能。学生的不断增多使最初的寄宿舍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学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膳宿制度。学院的产生使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以及国际性、贵族性、宗教性的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学院;中世纪大学;历史
   一、中世纪新知识分子阶层的出现与大学的形成
   美国历史学家哈斯金斯指出,“大学的出现是教育的伟大复兴,这并非 14、15 世纪意义上的那种复兴,而是一个更早的复兴”[1]。他把这种复兴称作“中世纪文艺复兴”。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社会,知识仅限于空洞的文法、修辞和逻辑,以及更为空洞的算术、天文、几何和音乐的概念。这些构成了当时学校教学的全部内容。11世纪,欧洲历时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客观上促成了东西方文化和贸易的交流。伴随着来自阿拉伯和拜占庭新知识的传入,12 世纪的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的辉煌年代。在 1100年 至 1200 年间,大量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一些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2]   
   新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中世纪学术活动的主角,为这个年代注入了无限活力。他们或钻研思想,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创造新的观点和思想,或以传授思想为职,第一次将个人的思想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了起来。他们宣称,“只有在怀着越来越强烈的爱慕,一遍又一遍地读古代人著作的时候,人们才能摆脱愚昧无知,走向科学的光明”[3]。他们甘做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追求真理,推动历史的前进。作为专业的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必须将知识的研读与教学联系起来,要让知识得以广泛传播,而不是将其像珍宝一样看管起来。对于他们而言,学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生产新思想的车间。由这些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就是后来最严格意义上的大学。
   二、寄宿舍与学院的产生  
   正是知识分子对思想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视,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自发地组合在一起。此时,住宿无疑成为一个大学首当其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中世纪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在解决学生住宿问题时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旅馆或居民家租一个房间单独居住;二是把整栋房子都租下来与仆人同住;第三种方式就是住在寄宿舍里。在大学产生初期直到16世纪以前,大学里绝大多数学生都居住在寄宿舍里。“寄宿舍成为了最常见的类型,它向所有学生开放,除了那些非常富有、非常贫穷以及非常不喜欢交际的学生。”[4]大学对于寄宿舍的称呼方式不尽相同。在巴黎大学,它被称为hospice或paedagogia,牛津大学称之为hall,剑桥大学称之为hostel。  
   在牛津和剑桥,“直到14世纪早期,寄宿舍和学院是难以区分的”[5]。 寄宿舍虽然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稳定的住宿环境,但还是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首先,寄宿舍主要解决了学生住宿的问题,并不向学生提供教学,师生间的交流存在明显障碍,学生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其次,寄宿舍通常是由大学或教师个人从居民手中租借而来的房屋,主要靠学生的食宿费用运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资产。寄宿舍常常会因为学生数量的变化或租金上下浮动而发生变化,这就使寄宿舍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再次,寄宿舍对学生的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寄宿舍的舍长(principal)一般由大学任命并以大学的名义对住宿其中的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减少学生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冲突。但是,校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难以执行,对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纪律监控和宗教引导。此外,中世纪大学师生巨大的流动性使学校不可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数量及居住地点,从而使大学的管理陷入涣散。 
   中世纪早期的学院与寄宿舍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的学院主要为无力承担食宿费用的学生提供膳食。来自同一地区或学习研读同一学科的师生共同生活在捐赠的房子里,组成自治或半自治的教师和学生社团。  
   欧洲最早形成的索邦学院就是由国王亲自划拨土地建立的。学院最初只有16名神学学生,后来逐渐招收部分世俗学生。学院成员即为院士,在学院里从事高深的神学研究。他们除了可以享受学院提供的免费食宿外,还可以每周从学院领取一定数量的津贴。学院创建之初的章程中将学院规定为“一个在规章管理下以兄弟会方式组织起来的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在一起生活的学习社团”[6]。  
   索邦学院所拥有的资产多是捐赠所得的土地、房屋这样的实体性资产,从而获得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学院的管理由教堂和大学的委员会负责。由学院成员选出的院长(principal)和四名学监(proctors)一起负责学院的具体管理事宜。学院要负责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索邦学院所创建的模式被认为是英国古典大学学院的模板。  
   默顿学院在同时期的英格兰学院中无疑是最为著名,影响也最为广泛的一所。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学院意味着不仅仅是提供膳宿,1264年建于牛津的默顿学院就是牛津大学最早的学院”[7]。默顿学院的创建者是曾两度担任英格兰大法官的默顿·沃尔特(Walter de Merton)。大约在13世纪中叶,默顿·沃尔特法官在萨里(Surrey)为他的几名年轻亲属购买了一些地产以支持他们在大学的学习。1264年,他为这个学院制定了第一部规章,并将其在牛津购置的地产称之为“默顿学者之家”(House of Scholars of Merton)。规章规定学院人数不能超过20名。创建者的亲属和属于温彻斯特教区的学生享有优先入学的权利。学生们在学院中共同生活,穿着同样的服装,并且每年可以从学院领取40先令的津贴。默顿的全体成员共享财产,遵守共同的规章制度,并且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成为一个自治的独立世俗社团。它所形成的学院模式后来几乎被所有的牛津学院所模仿。  
   学院创建者的动机大致可以归为两点:其一是宗教目的。学院的捐赠者认为,捐助学院可以使他自己以及家人不必再担心灵魂拯救的问题。作为捐助的受益者,学院成员有义务终身从事宗教事业,并为创建者的灵魂得以拯救提供神学上的服务。在那个宗教至上的年代,这种观念的盛行使学院吸引了很多的捐助者。捐助者创建学院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科班(Alan.B.Cobban)指出,英格兰可能有一半以上的“本科生”在离开大学时没有获得任何学位。[8]而即使是在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由于无力支付学费,很多人也被迫离开大学,无法继续从事高深研究。因此,学院的创建者希望通过捐助学院的方式来资助和鼓励更多学生投身高级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三、学院带给中世纪大学的转变
   (一)大学管理及教学组织模式的根本转变  
   典型的中世纪英国学院由院士依据民主原则进行自我管理。“学院的建立使大学从原先不固定的学者团体发展为永久性的,实体性的存在。”[9]在牛津、剑桥产生之初,大学内部的学部、同乡会、学院、寄宿舍等同时运行,相互交织。在牛津大学,真正具有立法权限的管理机构就包括了“黑色教师大会”(Black Congregation)、“全体教师大会”(Congregation)以及“全校教职员大会”(Convocation)。其中,后者是大学最高的权力机构。在大学产生之初的民主管理模式之下,学院从属于大学。大学事务由全体教职员进行民主管理。从14世纪开始,学院在大学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逐渐掌握了凌驾于大学之上的权力,成为大学中最重要的组织。大学的管理权开始由全体教职员转移到由各学院院长组成的管理机构。随着学院制的逐渐形成,牛津、剑桥大学发展为由各独立学院组成的联合体。中世纪大学民主管理的模式逐渐被学院院长的寡头统治所取代。  
   在学院产生以前,大学里的教学活动由各学部负责组织安排。通常情况下,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是每天或每周参加一定数量的公共讲座。学院的出现,使得一度占据统治地位的大学公共讲座开始让位于学院的内部讲座。学院的图书馆、授课厅以及日益盛行的私人指导的教学方式都成为吸引年轻学生涌入学院的重要因素。到16世纪中期,学院已完全取代学部掌管了大学的教学权力。
   (二)学生管理问题的明显改观  
   在中世纪大学早期,学生的生活曾一度是涣散的。很多贵族学生尽情享受着大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过着挥霍无度,放荡不羁的生活。因为他们确信,即使是肆意而为,触犯法律,也不会受到任何严厉的制裁。据说,在牛津大学,那些租住在镇上居民家中的“爱尔兰寒士”“白天睡觉,晚上则出入小酒馆和妓院,干着抢劫、偷窃和谋杀等令人震惊的勾当”。[10]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管理上的混乱所致。15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大学纷纷出台了禁止学生在校外租住的规定。牛津大学1410年的规定就禁止学生在校外租房,而要住在学院或经过授权的寄宿舍里。[11]学院和寄宿舍对学生的管理颇为严格。牛津大学的学院在晚上9点到次日清晨都会将大门紧锁。学院为学生安排全天的日程,其中学习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院无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独立单纯的环境。涂尔干指出,学院的直接功能在于为学生们提供道德与物质上的庇护。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学院创造出的道德环境可以代行家庭的环境。[12]
   (三)大学国际性特征的弱化
   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国际性主要表现在人员构成的国际性和大学自由迁移的权利这两个方面。学院的产生使大学逐渐丧失了迁移的自由。在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大学并没有属于自己独立的建筑,教师只能在其租住的房屋中进行教学,而仪式和会议则在教堂中进行。当大学师生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时,大学则会以迁移来反抗世俗权力。然而,在学院产生之后,大学开始越来越多地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建筑。从那时开始,大学再也不可能像原先那样轻松地去迁移了。因此,可以说,伴随着学院的产生,大学的迁移特权也就逐渐消失了。《欧洲大学史》的作者写道:“在整个欧洲,学部的建筑成为了中世纪晚期大学教师不再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标志。大学不能再以迁移相威胁,公共权力也不用再忍受罢教或脱离。”[13]可见,正是由于学院的产生,使大学更加密切地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它再也无法逍遥于现实社会之外。也是从那一刻起,大学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现实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影响,大学中的一切也开始越来越真切地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学院产生之前,大学的成员并没有地域上的限制,而呈现出鲜明的国际性特点。但是学院的出现,使进入大学成为很多学院建立者亲属的一项特权。因此,学院成员的构成就自然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地区特点。学院通常会把优先入学的机会留给与学院建立者或捐赠者有着血缘关系的人。这种限制生源的做法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大学的发展。它也成为后来人们攻击牛津剑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大学宗教束缚的削弱     
    众所周知,中世纪大学具有鲜明的宗教性质,经院哲学在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虽然,学院的建立者们在最初创建学院时都抱有非常明确的宗教目的,学院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修道院的深刻影响,但是,学院不仅在建立之初就表现出明显的世俗特点,而且学院发展成为本科生的学习园地之后,其世俗力量也不断得以壮大。学院不仅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大量招收世俗学生,而且其成员也不再需要像修道士一样进行宗教宣誓。学院成员的去留也不需要教会批准。学院不再致力于为成员的宗教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尽管学院由于其成员的生活规律而常被视为一种修道士的团体,但是“从它们所有的特性来看,第一批学院无疑是一种纯粹的世俗团体而并不是宗教团体”[14]。可见,虽然学院的宗教特点从来都没有被彻底消除,但是,学院的产生对中世纪大学最终摆脱宗教桎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大学贵族性特点的凸显   
    早期的中世纪大学就是由一群一心向学的人自发组成的类似行会的组织,因此大学对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持包容态度。随着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院出现以后,这种状态却慢慢发生了改变。确实,最初学院在创立时,资助贫困学生是学院创建者的目的之一。但是学院对入学者身份的种种限制,使创建者最初的善心并没有得以实现。事实上,“十四、五世纪的学院很少被看作是为穷学生而设的寄宿场所,它更多被看作是一种为其成员提供担保的有特权的组织,为了帮助其成员获得学位它提供了最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换言之,它成为了学生精英的团体”[15]。对于已进入学院的人而言,他们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尽情享受着学院为其提供的舒适生活,却并不真正安于学业。渐渐地,贵族式的生活方式成为学院吸引年轻贵族进入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结语  
   学院是在大学发展的初期适应其现实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形成似乎是大学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中世纪大学在其早期所形成的诸多特点在学院形成之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院在产生之初确立下来的基本模式和特点很多都在现代的大学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回到学院产生的原点,反思其独具的教育价值,或许可以为今天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学院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2]Charles Homer Haskins.The Rise of Universities[M].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23.4,5.
[3]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9.
[4] Alan.B.Cobban.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M].London: Methuen §Co.Ltd, 1975.133.
[5] Aston, T.H.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vol,1,The Early Oxford Schools[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4.228.
[6] Hilde de Ridder-Symoens.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1, 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214.
[7] B.W.Henderson.Merton College[M].London: Routledge Thoemmes Press,1899.9.
[8] Alan.B.Cobban.English University Life in the Middle Ages[M] .London: UCL Press, 1999.24.
[9] John Prest.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xford Universit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8.
[10][11][13][15] Rüeeg, W.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1, 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219,219,219,61.
[12] 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59-165.
[14] Pedersen, O.The First Universities: Studium General and Origin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Europ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30 08:51 , Processed in 0.20091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