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1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校学报的使命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几个热点问题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2:4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大学学报》执行副主编朱剑: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几个热点问题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作者: 字号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业界关于学术期刊进路的讨论大多在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展开,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争议。

  一、高校学报的使命:“窗口”“园地”还是公共平台?

  高校学报的使命是什么,近年来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高校学报既然是学校所办,就应为本校服务,成为展示学校科研成果的“窗口”、发表本校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园地”。另一种意见认为,高校学报是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不应成为单位“自留地”,唯其开放,才能体现出对本校和对社会的价值。其实,学报为本校学科建设服务和为整个学术界服务并不矛盾,一个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学报,也不可能为本校作出真正的贡献。

  二、谁来引领学术:期刊主编还是前沿学者?

  关于学术期刊使命的另一种争议围绕引领学术展开。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在学术发展史上是不争的事实,但学术期刊在引领学术中发挥的只是平台作用,具体引领学术的是谁?一种观点认为学术期刊主编和编辑是学术研究的引领者,因为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是由他们策划、组织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引领学术的只能是位居学术研究前沿的学者,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辑因工作性质所限,不可能在研究的第一线。

  其实,引领学术的人,既不单纯是主编或编辑,他们只是平台的管理者,一般不是学术成果的研创者,但他们对学术传播有独到的职业敏感,引领离不开传播;也不单纯是学者,学者的特长是对学术前沿的把控,但不经过平台传播,也无法引领学术。所以,引领学术必须是与学术期刊主编和编辑有充分合作的前沿学者。换言之,只有主办学术交流平台的期刊人积极主动地与知名学者联合,才能完成学术期刊引领学术的使命。

  至于学术期刊人和学者的联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前沿问题,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等系列学术活动,通过问题引领,进行思想碰撞,汇聚学界力量,创造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学术期刊及时、充分地展现,最快、最好地传播,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术期刊引领学术的功能。

  三、专栏主持人:专家办刊还是有损独立?

  与引领学术相关的另一话题是专栏主持人的作用。关于主持人制度,业界观点也不一致,除肯定该制度有效地提升了期刊学术质量外,也有人认为主持人制度还具有“负面作用”,因为担任主持人的学者“难以从期刊主体的角度去全面考虑其发展,由此导致期刊风格特色的消失”。

  其实,主持人制度的创设初衷正是为了彰显期刊的风格和特色。与引领学术一样,一个期刊的风格和特色不可能离开学者和学术而孤立存在。如果说主办学术活动意在使期刊引领学术,那么,引入专家担任主持人则将阶段性的学术活动与长期性的主持专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专家担任期刊特色专栏主持人为前沿学者走进编辑部和让学术期刊人走进学术群体搭建了一个可行的通道和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学者和编辑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再有障碍,学者与平台的作用同时彰显,引领学术也就有了可能。这对于长期习惯于“窗口”和“园地”定位而疏离于学界的高校综合性学报来说,尤其具有打破封闭的意义。

  实际上,无论中外,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初创之时,无一不是出于著名学者之手,历史上的著名学术期刊主编都是著名学者。所谓期刊独立风格,恰恰取决于作为学者的主编的风格,而不是将学者与主编对立起来。学术交流平台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的主编只能是学术共同体中的杰出代表,而不会外在于学术共同体。所以前沿学者走入期刊担任主持人,只是对学术期刊优良传统的回归,对所谓“负面作用”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真正应该引起警惕的不是学者的参与,而是编辑的自负。

四、编辑素质:编校水平还是经纪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也是近年来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虽观点并非截然对立,但也是意见各异。在编辑实践特别是期刊评优中,编辑素质的指标往往集中于编校水平。传统的编辑技能基本围绕于期刊的内部运作,强调的是编辑技术和校对水平,优秀的编辑素质主要体现于组稿能力、审稿能力和编校能力这些与作者一对一的关系上。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编辑技能已不足以应对新的办刊要求,除期刊内部运作外,编辑与学者的互动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更多地要求编辑对某一学科或问题方向从选题到学者群体的整体把握和对传播技术的熟练运用,更像是学术经纪人。没有开放的心态,没有平台观念,没有问题意识,没有参与动作,没有与知名学者的热线联系,没有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广泛影响,无法担当起今天学术期刊编辑的职责。

  五、结语:新兴媒体与媒体融合

  互联网时代传媒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平台竞争。信息聚合是互联网时代平台的特征之一,新型的聚合平台将是未来期刊的主要业态,学术期刊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将视野从学术期刊扩展到整个传媒领域,不难发现,在遭遇新媒体挑战的传统传媒领域,媒体融合已成大势所趋。虽然在学术传播领域,由于具有独立稿源并得到体制承认和评价机构评价的学术新媒体并未真正产生,传统学术期刊仍占据学术传播的中心地位,但我们毕竟已处于互联网时代,学术新媒体终将问世。因此,与其让其他办刊主体来创设学术新媒体,不如我们主动实现新媒体转型,实现融合发展。无论是新期刊体制的确立,还是传统纸媒与新媒体(数媒)的融合,都有待于新的期刊平台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30 01:45 , Processed in 0.12010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