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4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期刊的中国元素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21:4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严肃认真的科学论文,与之相符的既定插图是形状各异的化学结构,亦或结构复杂的数据线条。对于非专业科学领域的普通人、或者非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看不懂那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基于这些既定印象,当科学杂志封面遇到了“中国风”,也难怪许多人觉得新鲜得不得了。似乎与科学遥不可及的玄武图腾、齐天大圣、水墨山水画,纷纷出现在了Cell杂志封面上。而这些封面文章的作者,都是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

这似乎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秘密约定,一种身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情怀和自信。

大圣,你怎么在Cell封面上

3月中旬,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秦逸人在科学网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名为《那些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的含有中国元素的封面文章》的博文,盘点了近几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和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顶级期刊Cell Stem Cell杂志,以及国际癌症研究领域顶级期刊Cancer Cell杂志上8个含有中国元素的封面设计。

在秦逸人看来,这些含有中国元素的科学期刊封面,对自己是一种莫大鼓励。在博文开头,他这样写道:“每次看到顶级期刊的封面文章的Cover image 含有中国元素,就很兴奋,尤其是中国科学家本土做出并发表的,这些都能给予我们很大的激励和爱国情怀。”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秦逸人表示,自己从2006年读博士期间就开始留心Cell杂志的封面,“那时候觉得这些封面都好看,从2013年开始,高绍荣老师发表的中国帆船的封面文章的出现,我正式开始关注”。

为了盘点这些中国风封面,秦逸人翻阅了Cell等科学期刊多年来的封面。他告诉记者,这些有中国元素的封面文章让自己倍感兴奋,“让我充满信心的是许多中国人在这些期刊及子刊刊登的文章越来越多,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中国元素的封面出现”。

该博文发布后,得到了各家媒体的青睐,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也得到了极高的转发量和关注量。不少网友、特别是非科学领域的网友纷纷表示没想到科学期刊的封面也可以如此接地气、如此“中国风”。

设计与成果相契合

那么,这些封面图是如何诞生的呢?

秦逸人解释说,一般来讲配图是论文作者制作的,期刊编辑如果觉得那篇文章非常有趣,就会通知作者做个封面图。

2015年12月17日,Cell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北京大学邓宏魁和赵扬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XEN-like StateBridges Somatic Cells to Pluripotency during Chemical Reprogramming”。该研究发现化学重编程过程中的一个类似于胚外内胚层细胞的中间态,并据此大幅提升了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的诱导效率。

令人为之惊叹的是,为这篇文章设计的封面图竟然是一幅中国山水画。着重于抒情写意的中国水墨山水画是如何与客观严谨的科学研究产生关联的呢?其画面内容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细胞命运调控和干细胞治疗研究室主任赵扬博士。他解释说:山水画设计的主体是三个山头,它们分别代表化学重编程过程中细胞的三个主要状态——由近到远分别是体细胞,胚外内胚层细胞以及远处的多潜能干细胞。而这几个山头中间的小桥指的是小分子化合物。

“大概的意思是,我们这个工作揭示了一个类似胚外内胚层的过渡状态,也就是中间那个山头,并且通过小分子化合物,也就是那两座桥梁,让细胞命运的转变变得更加容易,更加自然。图中的小船指的是转基因诱导iPS的方法,尽管它也可以从体细胞状态通向多潜能干细胞转态,但是转基因方法和小分子方法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据了解,当时一共向编辑提交了四个版本的封面图,这幅水墨山水最后脱颖而出。赵扬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最初的想法是因为“研究细胞命运调控的领域有一个著名模型,叫Waddingtons landscape,就是把不同细胞命运比作山的不同位置。所以就一下子想到用山图来表达含义。”

当期Cell杂志发表后,耳目一新的中国风封面收到了不少反馈。赵扬告诉记者,很多人的评价是挺漂亮,“不过如果不解释是没法看懂的,可能会着急知道为什么画成这样。”

选择中国风的封面设计,当然有身为中国科学家的自信,但位于首位的决定因素仍然是契合本身的研究主题和成果。

“觉得用山水画既体现了中国风,又完美表达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就这么设计了。”聊到未来会不会继续采用这样的设计,赵扬表示要看情况。

让齐天大圣孙悟空登上科学期刊封面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季红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设计,首要原因还是中国风元素本身与研究结果相契合。

2015年5月11日,Cancer Cell 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季红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KB1 Inactivation Elicits a Redox Imbalance to Modulate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 Plasticity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该研究深入揭示了LKB1失活调控非小细胞肺癌可塑性及药物响应的重要功能和相关机制,为认识人类肺癌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在当期杂志封面上,应用了中国人熟知的孙悟空被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美猴王被八卦炉中的三昧真火烧炼了49天后,他不但没有死,反而拥有了能够识别真伪的火眼金睛。八卦炉里烧炼的孙悟空就代表缺失LKB1的肺腺癌,其持有更强的可塑性,不仅可解除更高的氧化应激,且可以进行系统重编程转分化为肺鳞癌产生耐药性。

中国元素助力科学传播

“这些封面文章很了不起。其实科学家完全可以不用把中国元素加入封面,但是他们出于爱国情怀,把中国元素加进去了,尽管有些封面设计得不是太完美。”秦逸人告诉记者。

谈到自己最喜欢哪张封面,秦逸人回答是2015年3月5日Cell Stem Cell的封面——“大气、霸气,长城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形容文章里面的科学含义也最相近。”当期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课题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他们整合了各自在干细胞、RNA修饰、高通量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优势,绘制了小鼠胚胎干细胞 (ESC)、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iPSC)、神经干细胞 (NSC)和睾丸支持细胞 (SC)转录组的m6A修饰图谱,发现了m6A修饰在多能与分化的细胞系间的分布差异,和发生在一些决定细胞特异分化的RNA分子上的细胞类型特异的m6A修饰。

在封面图中,研究组巧妙设计、用长城描画了m6A在mRNA序列上的形成过程。其中火代表m6A,烽火台代表腺苷酸(A),microRNA代表木柴。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王秀杰研究员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想以长城的形象告诉大家,这是中国人的研究成果。”Cell Stem Cell杂志主编称该“中国风”封面“很受欢迎”。

当最新科研成果遇到传统文化艺术,科学与艺术相碰撞迸发出的创意让人为之惊叹,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有网友盛赞秦逸人的博文“很有意义”,希望中国的学者发表更多的好文章,“在传播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记者邀请多位非科学专业领域、从事不同职业的读者阅读了秦逸人的博文,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这样的封面让人印象深刻,“非常有趣”,“配上解释一起看的话会觉得涨知识了,而且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国科学报》 (2016-04-08 第1版 要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30 08:51 , Processed in 0.0941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