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1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博生已经是高校博士生中很大的一个群体了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17: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直博生已经是高校博士生中很大的一个群体了,也是高校科研队伍中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直博生一下子从本科跃入博士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起跟着小P君来听听一位刚毕业的直博生的心路历程吧!

距离博士论文答辩已经过去20多天,也顺利通过了学校的学位审核,从读博期间的万分煎熬到答辩后的彻底解脱好像就是瞬间的事。

所以在此写下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作为回馈,希望能给正在读博的同学一些正能量,也给将要读博的同学一些建议。

我本科就读内地985高校的某工科专业,本科毕业保送至上海某985高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这段看似顺利的经历滋生出一个问题,在博士前三年一直困扰着我,就是到底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而且在平时和同学交流中我发现相比于执着考研的同学,很多保研的同学其实在念研究生前没有想的很清楚。

尤其是和我一样直博的同学更是如此,因为没有经历过硕士阶段的科研生活,对怎么做科研,可能碰到的问题等都认识浅薄,这也是导致后面我在遇到诸多科研问题时总是手忙脚乱且容易急躁不安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博士的第一年是非常忙碌的,既要上硕士的课也要上博士的课,然后就是和导师讨论后面的博士课题,做一些文献调研等等,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科研不易,因为我对做课题这件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本科时期老师学生之间那种“教与学”的关系上,所以第一年过的非常磨人,我确实花了很多力气让自己适应到科研工作中来。

从第二年到第五年这四年就基本全身心投入科研了,个中辛苦相信正在念博士以及已经博士毕业的同学都深有体会,只是每个人性格各异,经历不同。对于我个人来说,四年来科研上的成就不算突出,但身心确实得到了很多锻炼,虽然我也不确定以后会不会走科研道路,但我相信博士阶段的锻炼对于今后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是多有裨益的。这个帖子里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

1.与其对导师期待过高不如多向同门请教

无论如何我们得要感谢导师的知遇之恩。只是导师也是人,因此人品“参差不齐”很正常,但我相信大多数导师在人品方面仍在“为人师表”的行列之内,我的导师当然也是。但在学术方面,我的导师具备国内大多数导师的一般特点(也是缺点),六个字,"导的少,要求高"。

到了博士阶段,导师基本上只是给一个很大的方向,而且遇到不好的导师还会给一些拍脑门想的课题,甚至是根本无法实施的课题。所以对于一个很大但没人做过的课题,具体要怎么实施,是否具备实施的平台都需要自己调研。这时候像课题组的同门师兄弟、姐妹们讨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同龄人交流起来也不用那么拘束,前提是平时待人诚恳些,和组内同学搞好关系。

2. 博士论文今早规划

博士论文要求有创新性、完整性,所以怎么把自己的课题“做全做新”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提醒大家,不要让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流于形式,不要抱着边做边看的心态做自己的课题。博士一般都得念个三五年,看似挺长的,但考虑到要做的内容很多(我们学院博士论文一般要包括三个科学问题的研究),时间其实很紧。

不要做了一部分以后才发现没法展开或深入,最后拼拼凑凑的,肯定影响论文质量。而且现在论文都是要送盲审的,就算小论文满足学校毕业要求,如果博士论文质量不好,导致盲审出了幺蛾子,补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开题的时候一定一定要认真规划自己博士论文要包含的几大块内容,虽然无法肯定没一块内容都能出好成果,但至少在经过认真的调研后,是能在现有平台上实施的。

所谓内容要做的系统不是指把面铺的很开,你要知道,如果你不是特别出类拔萃,你的博士课题不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你要做的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本领域的某个小问题上迈出那么一小步,仅此而已。所以博士论文不必做的很大,只要抓住相互联系的几个小点,并对每个小点进行深入就行了。

3.争取学术交流的机会

我很感谢我的导师在博士期间支持我申请csc公派出国联合培养,这两年联陪经历对我能按时毕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学校里,延期毕业是十分普遍的。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导师对博士生的毕业要求比学校、学院设置的要求要高的多得多,而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小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在导师十分有限的指导下,除非你基础扎实、课题新、设备好,不然很难达到导师的要求,自然无法按时毕业了。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都到博士了,应该独立进行科研活动,但我觉得博士阶段导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耳濡目染,如果一个导师的人格魅力、科学素养足够引领他的学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那他的贡献不仅是培养了几个学生,还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生。

我有两个导师,国内的导师虽说要求高,但还算属于通情达理型,而我在美国的导师是一个无论在学术还是人品上都非常好的老师。联陪期间,外导给了我一个比较具体的课题,虽然在入门阶段我也是饱受挫折,但好在国外的这个课题组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课题组成员人也很好,让我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

不得不说国外和国内的学术氛围相差比较大,大家都默默无闻的做着自己的课题,而不是急躁的想要灌几篇水文,“文章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是我在那个组里听过的最多的话。据我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国外的导师们似乎真的比较专注科研,是能坐下来平等、耐心的和学生讨论问题的那种,每周都有组会,很多时候不是汇报成果,而是和导师讨论问题,集思广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横向课题少的原因,国外导师往往能有充分的时间指导、陪伴一个博士生一起完成课题,见证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成长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辛苦都感同身受,而国内的很多导师正是因为缺少这种与学生“并肩作战”的经历,无法体会学生平时科研的不易,似乎更倾向于将一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最后的成果直接挂钩,因此没发文章就是平时没好好努力。

所以当我连陪两年结束回国的时候(已经是博四),因为没有文章心里落差非常大,因为所有人都在问我文章的事,以至于我多次萌发转硕的想法。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前三年没发文章就说明我都在混或者能力实在太差,而其实我只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努力扎根而已。最后事实也证明前面几年的努力一点都没有白费,博四博五两年都发了很好的文章,正是印证了“水到渠成”这一过程,一点也不假。

所以能有出去交流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国内外科研环境差距还是挺大的,纯当见见世面也好。尤其是对于今后想要去高校做科研的同学,出国经历尤其重要,上海的好大学基本都要求海外学历,而一些非985非211的大学都已经开始要求至少有海外交流经历了。

4.提高心理素质/抗打击能力

5000年关于尊师重道的传统,20年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学生很轻易地将“老师”放在一个神圣不可冒犯的位置,因此刚念博士的时候,导师的一句表扬能高兴好几天,导师的一句批评也能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后面渐渐发现,导师的表扬或者批评听听就算了,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是转头就忘,而如果你真的犯了出格的错误被教训,那只当是善意的提醒,更不必计较。

在读博期间,会有很多遇到很多小挫折或大打击的时候,比如,你用几个月不辞辛劳做实验却发现根本得不到结果,还被老板冤枉不努力光花经费的时候,比如,自己琢磨半天还找不到合适的实验平台,又无处求助的时候,比如,当你还在埋头苦干,而和你一级的同学已经在狂刷朋友圈晒毕业旅行的时候......

你要做的就是,不管别人做什么,说什么,都不要理!要有百分百的信念,相信自己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如果你控制不住难受的心情,那就硬扛,用高负荷的工作麻痹大脑,或者去操场跑圈累到半死然后直接睡觉。女生可以哭,男生可以偷偷哭。

虽然一开始会很难,但打击多了也就习惯了。我最严重的情绪低落出现在最后一学期,因为一篇文章一直在under review,投出去了自己又使不上力,导师态度又强硬,让我时刻很担心自己会延期,在办公室还好,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隔三差五就哭,最后严重到晚上都需要老公在视频里不停和我说话、讲故事才能入睡,但每次哭完早上醒来心里就很轻松。

总之如果你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好,难过的时候千万不要憋着,要寻找释放情绪的出口(但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长期处于压抑的情绪中,对科研、生活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你要相信,如果你很努力了,但迟迟看不到成果,那么,恭喜你!上天正在准备给你一个大的惊喜!

暂时想到那么多,希望给各位一点启示,无论如何读博是人生一段珍贵的经历。祝各位硕博都能顺利毕业,前程似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2-2 17:50 , Processed in 0.2143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