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除名、抢发论文,还要主动撤稿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5 07:3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国室温超导团队内讧?除名、抢发论文,还要主动撤稿
2023-08-04 22:18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原标题:韩国室温超导团队内讧?除名、抢发论文,还要主动撤稿

“室温常压超导”,这两天可谓是举世瞩目,出尽了风头。

不仅这一学术概念在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被翻来覆去地科普、解释其对学界和产业,乃至对全人类的意义重大,国内外更是无论专业民科,大大小小的团队一齐上手复现,几乎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小道消息漫天飞舞。

结果这海啸式的讨论席卷而过,居然带出了研究背后团队的不少故事——

比如,已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团队最开始发表了两篇相同主题的论文,各自的署名作者虽有重合,但并不完全相同。

其中一篇论文作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二篇论文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上传了”。另一位论文作者(还是一作)也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申请撤稿。

最新的,还冒出来一个韩国的超导低温学会(KSSC),公开表示当前“LK-99常温超导证据不足”。

互相除名、抢发论文、主动要求撤稿、自我否定,甚至回顾这七人团队的过往,还有不少诸如“大佬空降”之类的往事……一环接一环,用英伟达的AI科学家Jim Fan近日发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学术圈的一场“豪华体验套餐”。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来看,这个诺奖级别的研究背后,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 共两篇论文,协作者称“未经允许发表”

首先,我们回到风暴的开端,论文发表的7月22日。

当天,共有两篇“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论文。

第一篇在当天7:51出现在了arXiv上,标题直接使用了“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文中还有“开启人类新纪元”这样的描述。论文作者共有三人,分别为李硕培(Sukbae Lee)、金智勋(Jihoon Kim)、权永万(Young-Wan Kwon)。

值得一提的是,室温超导体材料“LK-99”,就是以李硕培和金智勋两人的姓名首字母来命名的。足以见得,这两人是研究的核心人员。



在约2个小时后,也就是当天10:11,第二篇论文完成提交。作者共有六人,其中包括李硕培和金智勋,其余四人与第一篇论文的作者不同。



两篇论文的主题一致,不过就内容来说,大家公认的是,第一篇论文(下称“三人论文”)较为简略甚至粗糙,有点“精华全在摘要”的意思,而第二篇论文(下称“六人论文”)就详细多了。

论文发布后的第4天(7月26日),六人论文的三作——金贤泰(Hyun-Tak Kim)接受了外媒《新科学家》的采访,表示两篇论文都使用了相同的方法,并且“支持任何试图复制其团队工作的人”。但也表示:三人论文在还有“许多缺陷”的前提下,未经他的许可就被上传到了arXiv,而对于其中“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表述,他也毫不知情。

此外,金贤泰表示,当前公开的视频虽然可以证明出现了“迈斯纳效应”,但只有一个平面呈悬浮状,因此他认为,实际上只有一部分成为超导体。

为何两篇同主题论文先后发表,作者还不尽相同?其中一位作者又为何站出来称另一篇论文存在“缺陷”,且“未经许可发表”?

或许,我们可以从几位研究人员的经历一窥究竟。

··· 两位大佬先后“空降”、互相“除名”

1996年,这一研究背后的两位主创——李硕培和金智勋结识,并在1999年发现了超导材料的痕迹。

2004年,两人都取得了博士学位。不过此后,他们的生活一直都较为清苦,李硕培博士毕业后,一直未获得终生教职,以兼职教授的身份从事研究;而金智勋则在博士毕业后入职一家电池材料公司,以谋生计。

2008年,李硕培成立了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re),任职CEO。在从事超导研究的同时,他吸纳了不少人才(比如六人论文里的四作、五作、六作)加入中心。该中心也为其他公司提供资讯服务(公司主页已在7月27日关闭)。慢慢地,李硕培和金智勋筹集到了不少资金,并积累了一些成果。

2018年初,韩国高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权永万(三人论文的三作)加入了这个团队。权永万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和先进材料研究,在领域内影响颇大,有多篇百引论文。可以说,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其他学术资源,这位教授的加入对团队有极大助益。

除了权永万之外,两人还拉入了另一位大佬入伙——也就是六人论文的三作——来自美国威廉玛丽学院的物理学教授金贤泰。根据谷歌学术,金贤泰论文的总引用数超过1万,也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

团队骨干陆续就位,这项研究继续。2022年,他们团队申请了常温超导材料的专利,发明人为李硕培、金智勋、权永万。

2023年4月,这一团队在韩国本土杂志《韩国晶体生长与晶体技术》上发表了有关LK-99的论文,署名作者包含李硕培、金智勋、权永万,但没有金贤泰。

不过,由于在韩国本土杂志发表,加之来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争议缠身而名气更大的Ranga Dias团队也在同一时间段声称发现了室温超导体,一时吸引了极大关注。因此,韩国团队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有推特网友爆料,在此之后,金智勋非常担心属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会被窃取,希望尽快将研究发表,但金贤泰却坚持认为,论文在发表前还需要更多的工作。当然,这七人团队是否真的发生了这样的内讧,我们不得而知,但最终戏剧性的转折还是发生了——

韩国时间7月22日周六下午5点,三人论文被推送上网,作者只有李硕培、金智勋、权永万。

当时还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凌晨两点半,金贤泰得知这个爆炸性消息后,也匆匆推送六人论文,将李硕培、金智勋和自己列为了一二三作,再加上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三人,唯独没有列权永万的名字。

··· 一作要求撤稿;韩国本土组织公开质疑

很快,团队中就有人站了出来,就这场“抢发”事件发声。

7月28日,三人论文的一作李硕培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表示,该论文是权永万教授未经其他作者允许情况下擅自上传,团队已向arXiv申请撤稿。

李硕培还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已将总结完善后的研究结果向正规学术期刊投稿,很快就会接受同行评审验证。

论文作者们之间的故事看似暂告一段落,但这还没完。

8月3日,一个名为韩国超导低温学会(the korea society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cryogenics)的组织向韩媒韩联社表示,目前证据不足以证明LK-99的超导性。

作出上述判断的是韩国超导低温学会于8月2日刚成立的一个验证委员会。据官网介绍,该验证委员会为了应对围绕室温超导体的持续争议而专门组建的,将科学评估当前情况,并得出明确的结论。

而此前,该验证委员会还向研究团队提出要求,希望能获取一手样品以交叉验证材料的两个重要特性,即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但这一要求遭到了研究团队的拒绝,理由是当前论文还在审核中,要在审核结束2-4周才能提交样本。

于是,验证委员会就根据论文数据和视频得出了结论:论文中的数据与一般超导体图不同,且很多材料即便不是超导体,也是具备抗磁性,视频中的材料也没有完全表示出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因此这项研究的证据尚不足。



截至记者发稿前,国内外的各大知名实验室陆续传来了复现消息,但仍未有一份全面且正式的声明,宣告能够完全复现并验证最初论文中的材料。

而随着复现的进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及——一次诺贝尔奖最多只能由三个人分享。

显然,在经历了发现重磅研究时的兴奋、被抢发时的恐惧、发布之后的肾上腺素激增、论文作者身份的戏剧性、实验复现难题之后,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采写:南都记者 杨博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1 12:38 , Processed in 0.0930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