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1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 职称论文 问题 对策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4:0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制度中,将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而产生的轻视教学本位、轻视论文质量、忽略论文的实质审查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教学考核、淡化论文刊物级别、建立科学的论文评审制度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职称论文 问题 对策

我国自1986年开始恢复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这期间,教师职称论文在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中,一直以绝对的硬性条件存在,其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也有上升趋势。[1]这种以教师的论文及数量来考核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并且以此授于其相应的职称称号制度,确实对高校教师教学之余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教师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论文评定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健康发展,损伤了高校教师正常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甚至扰乱了文化出版市场,其社会负面影响亦是越来越重。现笔者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重硬性论文条件,轻软性教学条件的问题
当下职称评审条件中都所谓硬性规定是指学历、资历、论文或著作等方面的要求,所谓软性条件是指教学水平和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尽管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各自与教师职称评审有关的文件和条例,但是基本上都要求申报中级、副高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资历、教学水平、业务业绩和论文论著数量。然而,在实际的职称评审中,主要的专家审核还是看申报者在哪一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编写了多少本教材、撰写了多少部专著等,对于申报者的教学水平和业务业绩如何则很少被纳入考察范围,即便是看申报者的其他硬性条件诸如学历、工作时间等在职称评审中亦是成为摆设。这样人为的在制度上轻视教学工作的职称制度,使得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搞论文写作,轻视教学工作,不愿意多上课。西方发达国家的教授资格认定必须在三个方面作出突出的成绩:教学、科研、社会工作,[2]其中教居第一位。[3]而在我国高校的职称评审中,往往忽略了教师最应该做的本职工作。
(二)重论文数量,轻论文质量的问题
当下高校不仅仅是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硬性条件,还规定了论文数量,绝大多数省市或学校在职称评审条件里往往有这样的条款:需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篇以上或在“国家二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几篇以上。职称评审时也只看论文够不够所谓“级别”,却从不对论文的质量做任何评判,实际上是把刊物的“级别”与论文的质量画了等号。据悉,至今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从未对刊物级别做过规定,当下所谓评审职称规定核心刊物的级别划分本身也存在着种种文化体制弊端的问题,所谓的“级别”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篇论文的真正学术水平。因为鼓励多出文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数量上去了,可是质量大多是滥竽充数。按2008年SCI、EI和ISTP合计,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重要会议上的论文共27.1万篇,比2007年增加6.3万篇,占世界比例的11.5%,比上一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按照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这其中真正具备学术价值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5.2次,与世界平均值10.06还有差距。之所以我国论文的数量在极数级的增加,而相应的质量没有提高,这其中和我国职称论文制度中对论文数量的硬性规定是有关联的。[4]
评价一位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学术能力,不是考量该教师在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或者该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在学术界所引起的重视程度,而是该教师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这是极为片面且不科学的。因为,论文论著的生命力不在于它的字数的多少,也不在于发表在何种期刊上,而在于它的质量和学术价值。怀尔斯用9年的时间攻克了费马大定理,其间一篇论文也不曾发表,谁敢否认他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近代大儒马一俘先生亦是少有文章发表,但是谁会否认他的儒学大师的地位?这样以论文数量来评审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职称制度,必然会使得很多老师大多精力都放在撰写所谓的学术论文上。更有甚者为了凑齐论文规定的数量去评职称,不得不找关系、托门路去找杂志社发表,也使得社会上一些专门收取高额版面费的杂志社应运而生。专门代理老师发表论文的机构和投机分子也在网上公开刊登广告,谋取这个制度漏洞而产生的利益。最后使得一些老师很难通过正常的投稿渠道发表论文,不得不被迫缴纳高额的版面费去发表文章。
(三)缺乏对职称论文审查的科学制度问题
职称评定量化到论文,以论文考评一个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其中必然有利有弊,这就要求我们的职称评审机构在考评职称申报者论文的时候,建立一个科学的制度,尽量真正做到论文评审的科学性,以谈化论文考评的弊端性。而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也就是请几个专家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评定,这就要求评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必须公证公平,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但实际上,许多地方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大多由行政领导组成,真正对口专家学者很少。而到了大评委会,由于委员往往是多个专业的混合,这样的评审必然存在着外行评内行的现象。[3]这样简单的审查方式,使得有限的专家没有精力认真审核所有职称申报者文章的学术价值。最后就会以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来简单替代文章的真正价值。这样的评审结果就会使得出版市场上所谓的核心期刊的版面费水涨船高,大量的职称申报者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核心期刊社必然主动、被动的和利益挂钩,一些核心期刊的版面费已经被炒到万元之上。如果说核心期刊在收到相应的版面费能真正严格审查文章的学术价值也就罢了,问题是很多核心期刊里面的编辑也很难把握文章发表者的学术价值,有些不负责任的期刊收到版面费后干脆省略送审的环节,直接将文章发表,即便是有的刊物去找所谓专家送审,因为这些专家大都因为事务繁忙,就又将这些文章转送到他们所带的研究生来评审、下评语。这样只走过场且和利益直接挂钩的论文审查制度必然是形同虚设。也使得近年来,高校教师剽窃他人成果事件屡见不鲜,有将他人已在国外发表的研究成果翻译后在国内公开发表,窃为己者;有将别人已发的论文用自己的名字覆盖后加以复印,移花接木者。许多人的文章就是“剪刀加糨糊”或“复制加粘贴”拼凑而成;而这些文章和书的作用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审,评审结束即成废纸。这样的文章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充其量只是当下学术腐败利益链中的一个泡沫载体而已。所以说,建立一个能够正确科学评价职称论文的制度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鉴于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职称论文评审制度所反应的上述诸多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着专业技术队伍的发展,严重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克服职称论文评审中的种种弊端,必须对现行的职称论文评审制度进行改革。针对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融现行的职称论文评审制度所导致的弊端。
(一)淡化论文评审的硬性系数,强化教学水平的软性指标职称不仅是每个老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也关系到其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以及职务晋升等利益。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片面强调论文和论著数量等可以量化的系数,而忽视了教学水平等很难量化的指标。事实上,与学历、资历和论文数量相比,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更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教师系列的职称讲师、教授,顾名思义,讲而教之,如果一个人即便他有再多的论文,但是他在讲台上讲不透、教不好,试问,他有什么资格拥有这样的头衔,他应该转到研究员系列的职称更为合适。所以笔者大胆设想,是否可以对讲师职称的评定开始试点,舍弃其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而应该将教学年限、课时总量、学生测评、领导随机查课测评、督导测评这样和教学息息相关的指标定性为硬性指标。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中青年教师自觉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而且还可以缓解当下职称论文市场化的压力。对于副教授这一级的职称评定,尽量降低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可以将教学年限、课时总量、学生测评等参数同步规定到其职称评定中去,比如规定其随着讲师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论文数量的硬性指标,甚至可以作出凡是具备20年以上讲师资格且课时总量到了一定程度的教师,可以破格不受论文的限制而评定副教授职称的规定。
(二)强化论文的真实质量,淡化论文的刊物级别我以为,一个教师或者科研者,只要能够独立地完成一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就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学术能力,而并非是要等到在某刊物,或者某个有所谓级别的核心刊物发表后,才能显示他的这种能力。文章的发表只能说是作者拥有了这篇文章的著作权而已,更何况有些很有超前意识和思想的论文,在当下的学术环境下因为种种的原因暂时不能发表,文章不能发表,或者是因为作者没有努力地通过某种渠道发表,这并不能彻底否认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我建议教师职称论文评定是否可以借鉴硕士、博士论文答辩的形式,我一直认为这种通过专家提问答辩论文的审核形式,远比简单的以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来审评论文的质量有可信性。以答辩形式评审论文,不仅仅可以减少论文的抄袭现象,而且还可以真实的反映作者的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也缓解了当下花钱买版面费刊登垃圾文章的学术腐败之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论文答辩这一对论文评审相对科学的方式,不仅仅没有推广到职称论文的评审中来,相反,大部分高校反要求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也要在所谓的正式刊物上发表才能获得学位,这样的规定,使得当下大量扩招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也在被迫寻找着发表的刊物,也就使得教师职称论文的发表市场越来越激烈,造成了我国论文发表趋于市场化的怪圈。[5]对职称论文的评审,以作者论文完成后的专家答辩模式,取代目前的以正式刊物发表后再审查刊物的级别模式更为合理。这样才能及时、真实的考量作者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立一套职称论文的科学评审制度职称论文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一套严谨、科学的论文审查制度,目前的职称论文制度模式显然不能与时俱进地评审出来真正的人才,必须对现有的职称论文制度进行改革。解决当下论文作假抄袭或者质量低劣的问题,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公众监督力度,增强职称论文评审的透明度,不仅仅要求评委对评审论文的认真负责,而且还应该对职称论文进行公众监督。[6]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建立。1.职称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职称申报者论文网站,让所有年度职称申报者将其发表或者没有发表的文章公示在这个网上,让全社会参与监督。在网络时代的职称评定下,我们人事部门更要借助网络的优势参与监督,让公众能够对申报者论文弄虚作假、抄袭现象进行揭发,让他们有权要求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并作出相应的惩处措施。2.建立各学科对应专业的专家库,要求每个专家对申报者职称论文进行实名评论,使得专家在评审职称申报者论文的过程中也受到广大群众的监督,避免专家在评审职称论文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甚至让其学生代为操之的事情发生。3.职称论文公示时间应该在三个月以上,现有学科评议组和职称评审委员会大多只是半天时间就将一百多位申报者的职称论文,及相关材料评议完成,评委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查看每位申报者的职称论文及其他相关材料,甚至有的评委在没有认真查看所有申报者的职称论文就随意给申报者下了结论。所以,将职称论文在网上公示一段时间,不仅给专家库的专家审查评议有了充足的时间,也给广大群众对职称论文的质量监督有了一个互动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职称论文的公示制度也会反过来促进申报者更加认真、严谨的撰写论文,遏制了申报者投机取巧,抄袭拼凑论文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职称论文评审制度的改革,应该尽快纳入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计划之中,因为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弊端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教育规划人才战略正常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文莲.我国高校职称评定的问题与对策[J].人才开发,2004,(04).
[2]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及晋升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3]赵曙明.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4]邓毅.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有待深化细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7,(Z2).
[5]冯金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6).
[6]董希望.学术评价制度:问题与分析框架[J].浙江学刊,2006,(6).(责任编辑:覃飞燕)社会学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30 06:54 , Processed in 0.1753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