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19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越西方人权论之现代双人权论及其法哲学作者:范振汝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2:3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越西方人权论之现代双人权论及其法哲学
作者:范振汝  
    摘要:  人类仁权论,或双人权论,是一崭新的政治、法律哲学;它是作者经历四十余年,在北美、东亚、中东、西欧、西非学习、工作、游历、观察、苦思、研究的成果。作者曾在美国留学,修读工程,其后更于我校攻读法学;其学识、经验兼及法学、中外哲学、兵学、管理、工程、教育等,此均反影在《仁道法学》上。作为人类仁权论之基础理论,《仁道法学》是以孔孟仁学、老庄道学、现代法学为主干,再辅以其他显学,诸如孙子兵法、荀子性恶论、现代心理学、中国风水环境学、西方人权论及神学等。由个人人权为起点,达至极致的群体人和境界,就是“仁权”或“双人权”;这不仅是概念外延的层次递增,这还是概念内涵的丰延(丰富并延展)。孔孟儒学中的仁,其构造从二人「亻」。人类社会,若祗得一人,则无从和没有必要建立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和天地人关系。在这裹,「人」意指个人与团体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因为,在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受相同环境、文化之影响,个别成员的人性特征与其他成员的人性特征通常是极为相近一致的。也就是说,个别成员的人性特点构成了此社会的群性,因此「人」又可指团体、群体。另外,此群性因深受先天及后天环境影响,有一方水土有一方人,故此「人」又可指其背后之生存环境。因此,祗有二人以上,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包括道德关系、法律关系、人伦关系和群体关系等才得以开始和发展,而维系此等社会关系,应以和谐为主轴。故此,「仁」一字,实代表了此等意思:意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举例来说,对工作、食品安全而言,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社会环境之安全健康;对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而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自然环境之安全健康。然而,仁是由个人「亻」为基本,为起点;个人权利不应被忽略,个人的尊严与个人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人类仁权的定义要求是个人权利既要受保护,但个人为参与社会所渴求之群体谐和,民胞物与,天地人共存谐和之意愿和权利亦要受到保护。一个社会之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谐和安全健康是人们愿意留下之主因之一,故此是一国文化软能力建立之重要指标之一;此等成因符合人类仁权之定义,可更好地示范了人类仁权必须具备之元素及内容。本文对人类仁权的定义,《仁道法学》与先秦儒学、德法平衡论、西方权能法定、自生规律、无为而治、至知至人学说、人本唯物史观等的构成关系,作了详细的解释及探讨。中国人传统上尊重中庸之道和忠恕之道,乏缺中恕之道,此为何欧美社会虽物质丰富,但社会人情感淡势利,一毛而不拔,“家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亦所以唯有“独自去打保龄”了。故此当欧美政府要以单人权论为借口而干预他国内政时,是彼等之真心所致吗?若是真的,恐亦非彼等之文化能力和意愿所能为?也就是说,当欧美政府要以人权为借口出兵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伊拉克推翻当地政权时,其思量的只是如何摧毁别人的政府架构,并没有更多的去思量他们能否建立比现时更安定,更和谐的社会秩序,他们只就本身的霸权利益及如何分裂对手作邪恶之盘算。事实证明,欧美政府并没有就重建作更多之准备,在和谐社会未建立之前,它们早就抽身而去。就此而论,欧美政府就是“邪恶轴心”,这就是人类仁权理论之中心思想和最佳示范,是可以作为反西方霸权主义的舆论基础。一如以往,作者更探讨了中庸之道与君子之道对守道保法、知行合一从而对推广人类仁权之重要性。
    关键词:  人类仁权;双人权;《仁道法学》;西方人权;单人权
一、人类仁权或双人权之定义

笔者提出的《仁道法学》,其核心思想是人类仁权。由个人人权为起点,达至极致的群体人和境界,就是“仁权”;这不仅是概念外延的层次递增,这还是概念内涵的丰延(丰富并延展)。

孔孟儒学或孙子将道(智、信、仁、勇、严)中的仁,其构造从二人「亻」。人类社会,若祗得一人,则无从和没有必要建立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和天地人关系。在这裹,「人」意指个人与团体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因为,在一特定的社会、群体、环境、文化裹,个别成员的人性特征与其他成员的人性特征通常是极为相近一致的。也就是说,个别成员的人性特点构成了群性,因此「人」又可指团体、群体。另外,此群性因深受相同之先天及后天环境之影响,所谓有一方水土一方人,[1]故此「人」又可指其背后之生存环境。祗有二人以上,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包括道德关系(诸如尊师重道、诚实信用、安全正义、[2] 安全生产中之顾己及人等)、法律关系(诸如安全生产、环保、合同、物权、宪制等)、人伦关系(诸如父子、兄弟、夫妻、师生、同学、同事、工厂占用者与施工者等)和群体天地人关系(诸国与国、宗教与宗教、环境与人)等才得以开始和发展,而维系此等社会关系,应以和谐为主轴。故此,「仁」一字,实包含了上述诸种关系中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对职业施工、食品安全而言,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社会环境之安全健康;对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而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是自然环境之安全健康。然而,仁是由个人「亻」为基本,为起点;个人权利不应被忽略,个人的尊严与个人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孟子曰:“仁者,人也。” 仁的基础是个人,仁道就是人道,倡行仁道,必是以人为本。故此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又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就先秦儒家而言,如何达仁而又不违人道,不践踏人权,是同等重要的;仁权是人权之丰延。人类仁权的定义是个人权利既要受保护,但个人为参与社会所渴求之群体谐和,民胞物与,天地人共存谐和之意愿和权利亦要受到保护。《仁道法学》的核心思想是人类仁权,就是就如何落实和履行孟子所说的“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的道,提供方法:将此“道”法律化为“人类仁权”,修道保法,使其得以落实履行。

在《仁道法学》第二章第二节和第三章第一节作者列举和探讨了人们愿意留下之八个具体成因,可以更好地说明人类仁权之概念和内容,[3]

二、人类仁权(双人权)与西方人权(单人权)概念

中国古人重人禽之辨。[4] 由人禽之辨乃知人禽之分在乎人有仁、义、礼、智。能尽人之性,即仁爱之心,以善待人与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关系,使物能尽物之性和运行之道,则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可共存而生生不息。故此,人类政府在保护个人权利之同时,实有提倡和保护天地人为参之责任,修道保法,使道德、法律平衡发展应用,[5] 使人能尽人之性,使物能尽物之性。人类仁权是个人参与社会之目的(追求群体秩序与和谐)从而应有之权利。其中心思想在于:个人权利和群体(人与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和谐权利、自然和谐 (即天地人为参、民胞物与) 权利兼重;注重修道而保法,人类欲望得以释放,过度膨胀的个人欲望既受法律规限制衡,亦受自身对道德哲学及价值观之了解和信服而自律压抑。

人类仁权论与西方人权论,作者称为单人权论,最大不同之处是:个人权利或个人主义只是各类社会关系建立之开端,并非全部,在个人权利上建立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人与自然之和谐权利,才是各类社会关系之终极要求,是人类政府必须响应和满足的。作者在本文中讨论了如何在哲学、政治、教育、德治和法治层次上建立和确立仁权制度;对人类政府而言,这是新颖艰辛的挑战。故此当欧美政府要以人权为借口出兵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伊拉克推翻当地政权时,其思量的不应只是如何摧毁别人的政府架构,更多的应是他们能否建立比现时更安定,更和谐的社会秩序。故此,他们不应只就出兵作准备,还应就重建作更多之准备,在和谐社会未建立之前,更不应该抽身而去,这就是人类仁权理论之中心思想和最佳示范。

(一)忠于己利而又能恕人之利

人类社会,如上述,必须有二人以上,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包括道德关系、法律关系、人伦关系、群体关系才得以开始和发展,而维系此等社会关系,应以和谐为主轴,如何维系此主轴,则应以忠恕之道为基础。忠于己利而又能恕人之利概念,由此而来,可说是人类仁权之最佳脚注;所谓恕人之利,在这裹之定义是:待他人之权利如己之权利也。在《仁道法学》第二章第二节中列举了人们愿意留于一个社会之八个具体成因,可更好地说明何为忠于己利,何为恕人之利;它们是:人身安全否、基本设施齐备否、可以发展及赚到钱否、可以置业否、孩子之升学及就业机会大否、个人与政治权利受到尊重否,这六个成因可说是忠己之利之体现;社会文明和谐否、新居地文化比原居地文化优先否,这二个成因可说是一个社会民众恕人之利之表现(尊重他人之权利和文化)。前者但讲个人权利之实现,后者则顾及人与人之和谐和群体人和文化之比较。

西方单人权论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法体制之奠基理论,而这人权论主要源自17世纪之古典自然法学。此派思想家有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鲁索等,他们都大力鼓吹理想主义、个人主义、激进主义、分权主义和社会契约论。由此观之,古典自然法学实是过往黑暗时代(Dark Age)独裁神权、君权、封建制度之反动结果,以个人自然权利(后于20世纪被人权概念所取代)作为推翻封建统治之理论武器。古典自然法重点如下:

第一,理性主义。主张自然法就是人之理性,是天然合理、绝对有效及不证自明的,这近乎孟子的“人性本善论”。然而,荀子亦提出“人性本恶论” 及“人皆有欲论”。故此,人性善恶否?理性否?端视乎控欲知止。[6]

第二,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集体、社会拥有优先权,并不欠社会任何东西。

第三,激进主义。主张人权生而有之,是不可或缺的,从而为革命制造舆论。

第四,分权主义。主张行政、立法、司法分权,藉此防止独裁。

第五,社会契约论。主张人生而自由和平等,在自然状态下却难以维护,故此要组织政府以保障人之自然权利;政府之权力来自公民,人进入社会是为了使自己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7]

古典自然法以理性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但近代心理学家证明人是非理性的、对政治并不熟衷及缺乏常识。[8]另外,为甚么人生而自由和平等?为甚么在自然状态下难以维护人之自由和平等?自然状态是甚么?自然法学家均没有合理和一致之理论解释。故此,在19世纪被一众分析法学家批判而摧毁了自然法之哲学基础。这也说明了西方人仕对人权的尊重祇是因受法律之规限,并非因自身对道德哲学之了解和信服。一旦法律不在则人欲横流,自私自利自傲,不能自控。另外,从上述可知,古典自然法学家对个人自然权利持过激之偏重,彼等对集体、社会、国家之轻视,亦造成近代个人主义之过度发展,从而对团体、种族、不同国家和谐之蔑视。这和儒家重视天地人为参、民胞物与之主张,大相径庭。

(二) 西方人权思想之不足

西方主流哲学家、人权思想家,上至希腊时代的柏拉图(Plato,427B.C.–347B.C.),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B.C.–322B.C.),下至近代(即17世纪至19世纪)的哲学家如笛卡尔(Rene du Perron Descarte,1596–1650)、扥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弋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946–1716)、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佐治.伯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戴维.体谟(David Hume,1711–1776)、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ent,1724–1804)、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等均有对种族概念的描述和推崇。[9][10][11]他们对种族主义哲理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有:让.雅克.鲁索(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尼采的种族归纳法或种族脸谱法(Racial profiling),黑格尔的非洲黑人低等论,康德的欧洲白人、亚洲黄种人、非洲黑人、美洲红种人的种族四级论,[12] [13] 休谟的黑种人相对白种人低劣的黑人低劣论,洛克的参与贩卖黑奴,笛卡尔对奴隶贸易的冷漠,穆勒是一个欧洲人优先(European superiority)的信奉者和提倡者。[14] 另外,亚里士多德声称白种希腊人是天生的自由人而“野蛮人”(非希腊人) 是天生的奴隶人;[15]柏拉图推许斯巴顿人的优生学,希腊人是社会或国家的监护种族,必须保持血统的纯洁,因此他可说是纳粹德国优生学的推介提倡者。[16]在基督教《圣经-旧约》里,诺亚(Noah)的儿子赫吾(Ham)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其后代被诺亚诅咒,永为其他两个儿子的奴仆,而黑人是赫吾的后裔。故此,根据基督教义,黑人世代为奴,是天定的。直至现在,从下一段可以看到,遗憾地说,以上哲学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是,与此相反,中国儒家却鼓吹四海之内皆兄弟,民胞民与,墨家提倡兼爱,道家更是以万物与我齐一为宗。由此可知,西方人权文化缺少种族忍耐包容之哲学基础。

近代欧美社会个人主义泛滥而导致人情距离疏远,缺乏种族包容,不能恕人之利;但讲或维护个人或一国一族之强权、声誉,對內講民主,對外奸詐霸道,终而过度自私和傲慢,诸如于2006年发生于法国的种族暴乱、丹麦卡通引起的宗教冲突等事。[17]个人主义澎涨,欲望不受道德、法律控制(特别是国际法)终而导致弱肉强食,不尊重人类团体与团体之间及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这些都反映在美国以霸道侵略伊拉克、美军于伊拉克非人道虐俘、[18]未经审判(due process)则关押疑犯于关塔玲湾、拒绝签署国际刑事法庭和京都协议、大力鼓吹文化冲突、2008年金融危机、法国于2010中禁制穆斯林妇女于公众场所穿着全身罩袍、德国于2010年尾宣布其多元文化政策(multiculturalism)失败,有政客更扬言要当地土耳其穆斯林教徒改信基督教、美国一基督教牧师于2011年初公开烧毁穆斯林可兰经等事上。

佳士得拍卖行不理中国民间之强烈反对,于2009年2月25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强行将从圆明园掠夺而得之兔首与鼠首拍卖。兽首持有人,法国律师贝尔热更宣称若中国愿意承认人权、给予达赖返回中国,他愿意将两铜像送给中国,贝尔热本人更承认:“这很明显是勒索,但我接受这种做法。”从法理而言,铜像属于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共有财产,掠夺者早应归还,又何来“送给中国”之词。法国人但言己之利、己之情而不体恤他人之利和他人感情,在此又见一斑。法国是近代人权思想之发源地,影响无远弗届,西方诸国均以此为模楷,惟法国人情理不清,但知忠于己利,不知恕人之利,而恕人之利却需仁爱之心,法人乏缺仁爱,又何能博爱?[19]其他各国思维可想而知。[20]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西方以个人主义(白种欧洲人优先)为本的人文社会乏缺中庸、包容性及忠恕之道;前美国总统布殊于2005年11月16日在日本发表的言论,极度推崇台湾的民主制度而无视当地政府的偷污、社会族群动乱和经济衰微。加上近世纪人类社会秉持西方发展价值观对自然环境之破坏和2008年金融危机所显示出来欠缺人类政府管束、法律规限之个人贪婪,均指出西方价值之不足够,缺乏种族忍耐包容之哲学基础,见证了西方社会不重视人类仁权,[21] 是时候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上路矣。《仁道法学》第二章第三节所提及之中国传统文化之各种优点特征[22]均可作为普世价值观而补西方价值观之不足,亦是人类仁权概念之理论来源。

三、《仁道法学》理论要点[23]

孔子重仁,是因为他了解到和谐社会关系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相容并包的忠恕之道、谨言慎行的诚明之道、和而不同的互利互重之道都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主要内容。然而,仁是由个人「亻」为基本,个人权利不应被忽略,故此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又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就先秦儒家而言,如何达至仁而又不致践踏“人”是同等重要的。荀子指出,人皆有欲,欲而不得,乃有乱。《仁道法学》的理论就是应用自然无为、率性而为哲理为方针以释放人类欲望,并运用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万物齐一、德法平衡互用,使过度膨胀的欲望得以受控,再应用自生规律、权能法定原則及无为而治策略从而使人权、仁权相互平衡的哲学。它引用了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庄子、周易等先秦诸子、西方权能法定等人权哲学、自生规律及德法平衡论等学说。今将其中心思想简介如下。

(一)《仁道法学》是庄子至知、至人学说的体现

庄子在《秋水篇》裹指出:“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宇宙道理浩瀚无穷,大智者如仲尼,发掘了部份真理却以为已得其全部,恰如河伯之自多于水。以偏概全正是诸子百家的通病。故此在《逍遥游》,庄子曰:“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从地上看天,望见上天的苍云,就把苍苍视为天之终极正色。苍苍云雾不仅是由下看天的蔽障,也是从上看地的蔽障。世之大智者如高飞于天的大鹏多因此误以为已达道极,从而错误地把“苍苍”视为地之正色,更而错误地认识人间正道,以偏概全,藉此安排人间制度文化,而使其悖离天道。在“小知不及大知”一节:“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道极“至知”,因此儒、墨诸家的偏颇性“大知”是绝不足取的。这就是庄子的“至知”、“至人”学说。[24]美国开国立宪者可说是“至人”,他们熟读西方历史,“至知”各种政治制度、理论的优劣。故此在设计美国宪制时,他们没有依从某一特定理论,而是集过往制度、理论的大成,择其适合者而用之,终使美国于二百年间成为世界超强大国。《仁道法理》理论构成亦复如是。

(二)《仁道法学》的终极目的是仁

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如何达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人与自然之和谐而又不致践踏个人权利正是《仁道法论》的中心目的亦正是孟子所说的“合而言之”的道。

(三)《仁道法学》的理论基础是欲

荀子指出,人皆有欲,欲而不得,乃有乱。《仁道法理》的理论就是以释放人类欲望为基础。合于社会规范内的欲望,使人性善,抒放人性,有助于创造及社会发展,应鼓励之;超乎人类规范的欲望,使人性恶,有碍于社会和谐,应控制之。[25][26]

(四)《仁道法学》的控制方法是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过多、过少的社会控制均对社会和谐有害,此正是中庸控制的精髓。过多的控制,使人失去创新性和活泼性,有碍社会的发展;过少则导会致人欲横流,秩序失控,有碍社会和谐。故此,社会控制要有适当点以达致平衡。[27]

(五)《仁道法学》的中庸控制与德法并用

孔子认为可用诚明之道以达至中庸;人要经常保持静明之心境,才可以收放自如个人欲望和知道平衡点之所在。另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心之所思成言成行,这正是诚的深意。从诚一字的构造而言,它由言和成合成而来。在中国古时,言一字意指人之“声教法令”等外部行为。[28]故此,诚实有言行一致亦即知行合一的意思。相反,根据其《性恶论》,荀子则认为应德、法并用;德教可使人知自律,但人有过欲之激情,他律亦是必需的。[29]

(六)《仁道法学》与忠恕之道、万物与我齐一

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子又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也就是说尽己之德性以已立,从而立人、达人,此为忠。以他人之心为己心,待别人之心如己心,易位思考,自己所恶者勿强施于他人,此为恕。能守忠恕之道,仁者爱人,则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所以,历来儒家都称忠恕之道为“絜矩之道”,就是以本身之喜恶及从宜择义之尺度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外在行为,来履行在人类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由此观之,决定人类外在行为的“絜矩”在人类本身而不在其他事物上;有此“絜矩”则不会因外在其他事物而不行仁道,不去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以冯友兰认为:[30]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之法)。

另外,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世间万物都是道的产物,人与刍狗及其他动物、植物都是兄弟姊妹,因此应当互相爱护、尊重,民胞物与。故此,中国人对异族人、文化、宗教均能包容,和而不同,实有其哲学基础和了解。

(七)《仁道法学》的德法平衡

韩非子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故此他主张严刑峻法。但暴秦的速亡说明了惟法不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应如阴阳的关系:

德、法并存则秩序可长,独德不生、独法不长。在Ageneral Jurisprudence of Law and Society第八章中,[31]作者BrianZ.Tamanaha指出,维系社会秩序的六个渊源中,祇有一个是他律性的,其余五个是自愿性的。(注:前者是Coercionand Threat of Coercion;后者分别是, , 1.unarticulatedsubstrate,2.sharednormsandroles,3.self-interestedinstrumentalbehavior,4.consent,5.love,altruism,sympathy,group identification,social instinct)由此可知,独德不生、独法不长的道理;

法律水平与道德水平互为增长。BrianZ.Tamanaha在上述章节中指出,法律对维系社会秩序方面的功效常常被夸大了,法律必须得到上述其他社会秩序渊源的存在和配合才得以行之有效。此乃德法亘为增长的最佳明证;

德、法应互动及应随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变,而道德可法律化及非法律化。BrianZ.Tamanaha在上述章节中指出,一地的法律应高度反影当地的道德和习惯,而不应盲目照搬他地的法律制度;

德、法平衡则和谐可臻。BrianZ.Tamanaha在上述章节中指出,当一地的法律高度反影当地的道德和习惯时,法律干扰的机会甚微,因为人们多已自动依法而行。

(八)《仁道法学》的自生规律[32]

孟子又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人者,人性也。[33]亦就是说,人类系统的和谐性必须以人为本。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人类社会在设计其自律性及他律性规范时,特别是法律系统,必须从一地的客观性条件(注:道法自然,从而产生自生规律,包含有自然情状和自在法则),诸如精神、习惯、风俗、土地、气候、宗教、礼仪等,[34]再根据社会的长短期需求,从中找出系统的自生规律,绝不能照搬他人的设计、制度。举例说,一个革命成功的政府,虽可选择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但若它选择后者,则一些自生规律如法律至上、尊重契约精神、保护个人权利、金融制度的开放程度按实际程况而定等原则必须受到落实体现。否则,市场经济体制是不会在当地生根成长的。BrianZ.Tamanaha在Ageneral Jurisprudence of Law and Society第八章中亦指出,[35]一地的法律系统如盲目照搬他地的法律制度而对当地的道德和习惯反影度低时,法律对维系其社会秩序的作用极低而受侵犯的机会则极高。

(九)《仁道法学》与初民法的产生

在《初民的法律》(The Law of Primitive Man)第十章,作者霍贝尔(E.Adamson Hoebel)指出,“……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部落法……法是社会内部力量的固有产物,是人们努力求得和维持自己生存秩序的创造性结果。……法律发展的主流不是作为一种压迫的工具,而是社会的成员为了适应社会本身的内在绦件,……以及对它们加以维护和解决其利益冲突的一种手段(作者注:即维系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关系)。”[36]因此所以知道,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以各种方法以确保及维持社会内部的秩序、安定、和谐,诸如每一个社会都有某些约定俗成的方法以避免发生及终止内部的世仇相杀。这些约定俗成的方法就是法的雏型。另外,很多新石器时代人类考古发现,都证明初民社会的行为、制度已有仁、礼、法的特性以追求内部协调和谐。[37]由此观之,人类仁权由始至终是人类所近求的权利,应由人类政府保护之。

(十)《仁道法学》的无为而治

老子无为而治学说则是世间所说的大圈圈、小圈圈学说。每圈代表了某个特别人类社会、团体、个人的各种规范限制。在圈之内,人可率性而为;出圈之外,则要受到处罚或责难以确保社会和谐不致受到侵犯。人类政府须应用现代权能法定的原则制定此等圈圈,宣之于世,令人守之并处罚违规越界者则可达无为而治的境界。根据《仁道法学》,此圈圈是根据众多中庸点而成,这是因为人有众多欲望,欲望大小不同,中庸点位置亦各不同,此圆圈应一分为二,自律之圈(德)及他律之圈(法),后者在外。[38]在人为立法上,应越宽松越好,故此圈范围应较大。自律之圈在他律之圈之内,自律性越好则此圈越大,间而导致他律之圈扩大,从而加大人类活动的范围。圈与圈(社会、团体、个人、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则应运用万物与我齐一、和而不同、忠恕之道等来维系。

先秦以严刑峻法得天下,亦因此失天下。故汉初文、景二帝均实行?老无为之道(自律之圈及他律之圈之扩大)予民生息休养,遂造就汉武帝之盛世。其后,董仲舒提倡独儒术,亦只不过以儒礼入法,以礼成律例,以德(自律之圈)辅法(他律之圈);所依者仍是先秦法家之精神,或是应用荀子之性恶论,以法(他律之圈)、礼(自律之圈)来抑控人类过盛之欲望。自汉初以还,历朝施政,均以不扰民为理想,信奉得民心者得天下。满清入关之初,则采用汉人范文程之建议,永不加赋,是为明证之一。当然,间中屡有昏暴之君行猛如虎之苛政,但这亦必导致社稷之覆亡,此反足以证明扰民失国之不误。由此可知,自汉至清,政法体制均是道、儒、法三家学说之有机结合体:道、法为体,儒学为用。如以大树加以说明:老学如树之根基、法学如树之支干、儒学如树之茂叶;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老子“无为”之思想容易产生误解,其实从“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之描述可知,老子之“无为”,并不是不为,或甚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尤忌过份“多”做之意思。“无为而无不为”一句,亦非是表面上甚么都不做﹐暗地里甚么都做之意思﹐而是:“不妄为﹐就无事不可为。”“无为”是处事之态度和方法,是因;“无不为”是“无为”(不妄为)之效应,是果。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亦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其意与上句是相通的;能为“无为”之治,则无事不能治,无国不能大治。由此可知,为“无为”,乃是以“无为”之处事态度和方法去“为”而不为“妄为”之事。凡事要适度而行,否则物极必反(这是“反”之概念),“过度而为”反会导致祸乱。故此,老子并不反对人们去“为”,他祗反对人们不适度之“妄为”而已。

老子之“自然无为”观念,在个人而言,每个人均应能依照自已之需要去发展其秉赋,这是“自然”之观念。为了照顾各个个人之“自然发展”,个人在“自然发展”之同时,应知所约束(运用万物与我齐一、和而不同、忠恕之道等来维系),不要“妄为”,使各个发展得以和谐平衡地进行,这是“无为”之观念。在政治层面而言,统治者应依社会各体系之自生规律(自在情状及自然法则)行事,不要逞强“妄为”,使人民能率性而为及自然发展。那?政府或政治人物應所為何事呢?在甚?情況或程度下,才算“不妄為”呢!在这里或可重复上面所述:他们之职责在于发掘社会各体系、事物之自生规律:自然情状、自在法则,并作出适当之响应,诸如规范、制度之制定、监督措施之落实及实施人员之配备等;他们不应对此等后天响应加以阻挠,应顺其自然,不应作不必要之作为或强作妄为,使自生规律得以落实;他们应履行监督之责,但祗应在上述规范、制度、措施被侵犯或实施人员未能尽忠职守,及新情况之出现而新规范、制度、措施未制定及落实之时,才应出手干预。这就是为政者“无为之治”之观念。西汉宣帝时,丙吉为丞相,某次外出,看见有人在街上聚众斗殴,死伤者横于道路,丙吉却过而不问。有人问为何如比,丙吉答曰:“民人斗殴,死伤归长安令,京兆尹来管。”陈平为相时,西汉文帝询问国家之岁收,他曰:“不知,可问财政部”,文帝怒道:“你这个丞相是干什么?”陈平答曰:“上辅天子,下管群臣。”由此可知,既立制度则由制度行之管之,正是“无为之治”之体现。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之“一国两制”,老子所讲的规范就是《香港基本法》(权能法定),制度、措施就是由《香港基本法》所规定建立的政治、法律、经济和其它社会系统。《香港基本法》同时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制度范围。但如果此等规范、制度、措施、范围被(自律之圈、他律之圈)侵犯、突破或实施人员未能尽忠职守,及新情况之出现而新规范、制度、措施未制定及落实之时,则中央政府应出手干预及加以改正。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观念的真意。

四、德治与法治平衡论

德法平衡论是《仁道法学》中之重要组成部份,自律和他律规范应用之基础,在此有必要作一详尽解释及探讨。

德法平衡论首先发表于《缔约过失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一一兼论德法平衡论》[39]一文里。其后,在另一篇论文《一国两制之模拟系统及运作原则》[40],笔者更将此理论与社会上层建筑之构成部份根据彼等之层次连带关系结合起来,并用工程图法构造流程图表,模拟此等构成部份之组合及其相互关系。这里所提及之上层建筑构成部份主要是:经济、国家、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及生产力;根据惟物史观之提法[41],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体制(国体与政体)之形式,而由在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之阶级所掌握。这个阶级借助于此国家权力又成为政治上之掌控者,并藉此主导建立控制新之法律、道德、生产力体系。当社会生产力之发展,要求改变过时之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时,代表新生产关系之阶级便会通过社会变革取缔上述旧体系,建立新体系以适应新生产关系之需要。这种提法其实可证之于中国近二十余年之社会经济改革及发展:自1979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在所有制方面,由单一之公有制转而采用多种所有制,容许私有制之存在;在市场运作方面,更引入市场经济,商品可自由流动,取诮计划经济操作模式,这些改革使中国生产力得到大幅度之提升。有报道指出,我国于一九九九年一周之国民生产量就超过一九五四年全年之生产量,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对我国国情影响之大。然而由此而引起之政治、法律、社会各种体系之改革及对精神文明之诉求及提升,则又是非常之巨大,影响深运,这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不作细述矣。

在德治与法治平衡系统裹,德治系统是指所有能产生内在自愿性自律之规范,这包括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法治系统是指所有藉外在制裁手段而存在之规范,主要是法律。二者都有调整人类行为从而调整社会关系之目的性,同时它们亦都会随社会所需而变动,故此造成它们之可变性;又因为法律会被非法律法,道德规范会被法律化,这种互调性造成它们之流动性,使这二个系统里之规范内容可用同有可变牲、流动性、目的性之液体来模拟。按:液体之可变性、流动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目的性是源于液体均有向下低流之习牲。在德法平衡仿真系统裹,这些被用作模拟规范内容之液体是被放于二个分别代表法治及德治制度之唧筒里。液体上面置有活塞,活塞上承托着代表着各种社会关系之杠杆;表示着德治法治系统正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在二个唧筒之间共有二个圆形物,藉以表示二个液泵,左泵代表立法、司法机构;右泵代表道德、宗教等社会组织;二个液泵中间之圆形物则表示开关控制器,代表着使用行政、监督权力之政府机关、社会舆论、政党、教育、宗教、压力团体等。如某些道德规范己不能单靠人们之自律性来维系,或部份之法律规范已变得太繁杂,防碍生产力之发展,上述机构便会经由立法、司法机关法律化或非法律化此部份之规范。道德之法律化及法律之非法律化以达到外在制裁及内在自律之相互平衡才是平衡各种社会关系之重要手段。由此可知,任何生产力体系均决定于和谐之社会关系,而后者则建基于平衡之外在制裁(法治)及内在自律(德治)体系;政府之作用则在于用所有可用之手段,诸如立法、司法、教育、德教、宗教、游说等来建立和维系此平衡。由此可知,任何专注其中一系统而忽略另外一个均会造成不平衡,也就是说,若祇重他律(法治体系)而轻视内在自律(德治体系)之确立,则此特定之和谐社会关系亦无从建立。更重要的是,此等德治、法治系统均建基于政体和国体之上,而后两者又建基于经济基础之上,故此德法平衡和和谐社会祗能建立于和平、稳定之政经环境中。另外,由于任何人类制度均由人来设计和控制,而人皆有欲,故此,在经济之前方,另加上人类欲望,以表示人在制度系统裹面之重要性和操控性,这就是人本唯物史观。[42]

五、择义、礼教和人本唯物史观

人类仁权制度之落实和执行,从德法平衡论上可知,德治、法治系统应同时建立。过度膨胀的个人欲望既受法律规限制衡,亦受自身对道德哲学及价值观之了解和信服而自律压抑。人生而知之者少,过度欲望之受控,应以长期教化为本,择义、礼教则为其中重要之一环。人欲和经济基础对政经环境和德、法体系之影响更应加以重视。

孔子重仁。孔子认为社会安定发展首重和谐社会关系之建立,故他提倡人之行为必须合乎仁道。孟子重义,认为择事从义乃达仁之惟一途径。义乃宜之意思,则做事但问应该与否而不问利之所在。孟子又认为人性本善,故此择事只须依性而为则可。他又举妇人落水,人皆欲伸手相救为例,对此点加以说明。荀子倡礼,最重礼教之道,盖认为人性本恶之故。依性而为,必先经礼之教化,使礼深植于脑中,使作为思维之一部份。由此观之,孟、荀二人皆认为人之外部行为均须服从于人之内部行为标准。惟一不同之处是,孟子以为这内部行为标准是天性之一部份,故此,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荀子则以为是后天教化之功。笔者则认为人性非全善亦非全恶,善与恶仅人之欲望相对外部环境而言。孟子倡议发挥本性,荀子提倡礼化人性,在公民教育方面皆有可引用之处。一些诸如过度自私贪婪(过度的欲望)之行为,均应用荀子礼化之道加以改变控制,藉以培养顾已及人之态度;一些诸如互爱、孝悌行为均应加以提倡利用,藉以提高人们之仁爱意识。然而无论是礼化或发挥人性,对政府及社会管理而言均属教育之范畴,重点是加强人们之自律性。

教育与训练、教导等概念不同。后者是以追求外在功利为目标,范围是狭窄的。教育是对事物或活动行为的内在价值之认识,由对内在价值之认识构成追求此价值活动之理由。教育应该传递一个社会之终极价值,以使个体能够将其化为自己之价值,最终启导人们进行有价值之生活。从教育包括使人在被认为有价值之活动中,以一种包含具有某种深度与广度之知识之方式,独立完成某些事情这一意义来说,所有之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在道德上受过教育之人,是具有理性道德之人;对道德规则之内容、原因和内在价值具有充分之理性认识,对道德基本原则(如中庸之道和忠恕之道)怀有理性热情,并且能够将它们自觉地和能按其心中原先定下之愿望合理地运用于行为中。同时具有理性道德之人又是具有自律道德之人。[43]详情见下面第七节。

另外,孟子所提之任事从义,或者荀子所倡之礼道教化,均要先有一身安心定之外围条件,亦即和平稳定之政经环境,使身心安定,人能忠于己利,合理之欲望得以实现而过度的欲望得以受控,由此社会和人群始能择义从事及进行礼教,这就是人本唯物史观之深意。就以孟子所举之例子而论,若那途人身处危险之地或生死之时,但求自保,犹有不能,他心里焉能冒起那择义之意念更勿论救人呢,管子所提之先温饱然后知荣辱就是这个道理。故此要建立全面完整之仁道文化,我们得首先要制造一个身安心定的环境;上节所提及之德治、法治体系必须要完善之同时而人欲和经济基础对政经环境和德、法体系之影响更应加以重视。

六、修道保法与中庸之道与君子之道

现代行为学者,叶弗罗伊德心理学证明人类行为并非一贯的出于理性之动机;美国学者,修正民主论者,约瑟夫。熊彼特更认为人民是扶不起的阿斗。[44]正是这种非理性行为、对政治参与之冷感和对政治知识及常识之贫乏,使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人民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这里,非理性行为是指人们不能按其心中原先定下之愿望合理地行动,而并非指其愿望之合理性。这是因为人们容易受群集影响(psychologyofcrowds),在外在环境,诸如密集广告,刺激下人们容易产生激动,“在激动情况下思想和感觉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的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这些都可用人们易受广告和其他宣传方法之影响去购买非其原先所欲买之商品来说明。[45]非理性行为是指人们不能按其心中原先定下之愿望合理地行动,而并非指其愿望之合理性。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人类社会根据信仰、良法、体制、长期教育[46]、示范、道德等措施为其份子建立了合理性之道德愿望,然而这些长期努力却很容易被人类一时之激动或冲动所引起之非理性行为所被坏。要如何或如何学习压制这些一时之激动或冲动呢?除了一些法律赏罚体制和监督体制外,先秦儒家所提出之君子之道及中庸之道是值得我们重新重视的。

(一)中庸之道

在《中庸》,孔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就是说,在喜怒哀乐发作之前后,人类行为都会适中合节合拍,这就是中庸之道。要如何达到此境界呢?在《大学》第一章,孔子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也就是说,修身治世之大道理、大学问,在于重新发掘、修明及彰显本身之天赋德性,并要推己及人以亲近感化民众,更要止其所止及择善固执。所以能知其所止,才能定志向,定志向之后,才能心静,心静之后才能心安不妄动,这样才能思虑精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此至善之境,根据儒家中庸学说,就控制人类欲望而言,可正是讲求中节、合宜之中和之境。所以在面对一时之激动或冲动,重要的是,能知其所止及择善固执以定行止,不会随风乱动,这样才能心定而后静,心静而后能安,心安而后能思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知,止其所止及择善固执实是中庸之道之起点。又因为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故诚正是达致中庸之道之关键性要素。故此,在《大学》同章,孔子又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欲知在格物。”由此观之,诚更是由知到行之中间支撑点;要知行合一不能没有诚。

(二)君子之道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何事于仁”意即何止于仁。“尧、舜其犹病诸”意即尧、舜犹难做得到。能博施于民而济众,能近取以己身为例,以作身教,实是为仁之方也。由此可知,孔子是注重身教的。正如上述,要建立诚信社会,必须要有长远之信仰、教育、示范策略安排,能近取譬可说是教育、示范之一种。在信仰之建立方面,孔子是推崇先王而非鬼神。这是因为鬼神是虚幻之物,人类无以沟通,有疑问无以直接相询,人言纷纭,亦各坚持己见,此正是人类纠纷之起源。由上述与子贡对话可知,孔子是以尧、舜为楷模的,作为仁者之代表,修身治道之信仰对象。故此,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学而》)对于鬼神,孔子认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另外,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由此可知,孔子重视的是务使民向义之德教;信仰的是以尧、舜为代表之先王之道:仁者、君子之道。

1.何为君子[47]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斯也,不可罔也。”(《雍也》)宰我以仁者询之,孔子以君子答之,故此君子是与仁者并论的。但仁者修养广大精深,造诣超群不凡,内涵较为抽象,祗能配对尧、舜等先王,是儒家推崇信仰之对象,孔子盖不随便许人,因此以较具体明晓之君子名号,以与寡廉鲜耻且缺德无行之小人相对照,作为众人修行之示范。

(1)君子之条件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也就是说,君子知识渊博。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也就是说,君子具仁爱之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泰伯》)也就是说,君子具贞固坚毅之意志。

(2)君子之言行准则[4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以上三句意谓君子言行相顾,言出必行,不会徒托空言。

君子义以为上。《阳货》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也就是说,君子以义为行事之准则。

2.君子与小人之别[4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周者公也,比者私也。也就是说,君子重公义而小人重私利。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是惠。”《里仁》土者,土地、财货也;刑者,善法也;惠者,恩惠也。也就是说,君子重天理、善法、公义而小人重土地、财货、私利。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严于责己而小人严于责人。

七、乏缺仁道:美国人的孤独[50]

如第三、(十)节所述,个人圈与圈(社会、团体、个人、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则运用经长期教化而深入人心之万物与我齐一、和而不同、忠恕之道等哲理、原则来维系。美国人教化乏缺此等仁道修养,故此生活孤独。

(一)美国人的孤独

正如上述所提及,尽自己心中之德性以立己,以己感人从而立人、达人,此为忠,所以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以他人之心为己心,待别人之心如己心,易位思考,自己所恶者勿强施于他人,此为恕,所以孔子又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能守忠恕之道,处以中庸之心欲控制,故此仁者能感人、爱人,则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这种突破血缘关系和个人圈子的人际关系,互相关爱,使个人关系圈子之间,得以互相串连,正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得以发展的基石,所以儒家对五伦关系中朋友一伦特别之重视。现在我们反过来看,最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权利的美国和其他西方社会是如何的。据一项于美国举行之全国性调查指出,美国人乏缺知己,渐难找到可以互诉心事之朋友;其生活圈子狭窄,仅集中在其家人身上,人与人之圈子且互不往来,美国人因此非常孤独。社会学家指出,这会瓦解公民社会以及冷却地方政治,严重影响社会运作与发展。下面节段资料物摘录自《孤清的美国人独自打保龄》[51]。

美国公爵大学与阿里桑拿州大学学者,共同深入访问了1,400多位不同背景之美国人。其后他们将结果与20年前之相同问卷相互比较后发现,美国人的平均知己数目由1985年之2.94人大幅下跌至2006年之2.08人,跌幅近1/3。而每4个美国人,就有1个表示没有可以商量要事之朋友,是19年前之双倍。数字背后显示,美国人交游越来越狭窄,萎缩成以家庭为主之小圈子,圈子之间却又各不交往。以前通过兴趣会社、邻里关系、教会等建立之多元网络正在萎缩灭亡,出现了所谓“独自打保龄”(Bowling Alone)之现象。

研究发现,“此趋势与美国其他社会分化现象互相呼应,例如低学历非白人之人际网络普遍较小,尤其年逾60之美国黑人,他们之知己由3.6人大跌一半。社会底层愈来愈多被遗忘之人,而自闭的人往往正是社会上之弱势一群。可以预见美国社会整体之趋势。只与家人交心之美国人,由19年前之57%大增至今年之80%。他们除了家人别无依靠,举目无友。”[52]“独自打保龄”是当今美国学术界最流行之术语,意指参与康乐活动之人数虽然上升,小区参与并没有同样增加,形象而传神地表达出出当代美国干涸之群体生活,国人“形单影只”之悲哀处境。继六十年代美国学界提出异化(Alienation)之议题后,再从个体处境出发,探讨社会在前进之同时,失去了甚么,「独自打保龄」影响遍及政府决策层。

“没有朋友又如何?社会学家指出,知己乃重要之社会资源,是一个非正式之安全网,可以提供生活上各方面之帮助,简单如接送儿童上学、偶然让你借宿一宵,甚至在人生困境之中扶你一把,都是外人或政府难以代替。但是,当你选择独自打保龄,可能也将要独自面对灾难,独自受苦。”[53]看看蹂躏美国、南亚之飓风卡特丽娜和海啸,就知道可以倚靠的人多重要。知己朋友是生活上之安全网,平常日子与非常时期,都在默默发挥作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讲求忠恕之道、孝悌友信、互助互爱,并非无理。

(二)社会资本与忠恕之道[54]

《独自打保龄: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与复兴》一书作者是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是哈佛大学学者。于1995年在《民主学刊》上发表了同名文章,首先指出美国之公民参与程度正大幅下降,其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流失程度之大,将会影响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

在经过5年详细之调查研究,普特南再出版《独自打保龄: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与复兴》一书。他认为“那不是对50年代的怀旧。学生表现、公共健康、罪案率、抑郁症、逃税率、慈善、种族和谐、小区发展、青少年自杀率、人口普查的回收率,甚至个人的快乐,都实实在在受我们与亲朋好友有多亲密而息息相关。”他指出政治活动需要公民社会之支持,好的公民社会之特点:公民投入程度高,政治平等,坚定、信任与包容,还有投入组织的生活。“物理资本指的是实物;人才资本意指个人拥有的特质;社会资本则是个人之间的联系,社交网络与因而产生的互惠互利的默契和信任。此意义上社会资本与所谓公德心十分相近,分别在于前者强调,后者必须嵌在一种有来有往的意识上,才能发挥最大功用,如果社会上到处是好人但他们不相往来,社会资本亦未必丰富。”由此观之,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与孔孟忠恕之道是相同的。立己做好人以作为感人的基础,这就是忠(使社会上到处是好人),再加以恕人之心(互惠互利之心)使社会大众得以相互往来,社会资本(默契和信任)才会丰富起来。如此可知,社会资本建基于忠恕之道。社会资本之流失意味个人之间的联系,社交网络与因而产生的互惠互利的默契和信任(忠恕之道)之减少,这又影响到“公民社会”的发展。

普特南认为“对于新的民主制体,这个观念正确地指出,活跃的公民生活是其赖以生根昌盛的土壤,而对于行之有时的民主国家,则是人们质疑横扫一切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的口实。”“至少在美国,人们可以凭此质疑当前的民主混乱,是由于早于1/4世纪前已开始的公民参与衰退。”

在《独自打保龄: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与复兴》一书中,普特南进行大规模之数据调查,具说服力证证据说明:[55]

在公民参与的社会连结的范畴内,他首次显示出由1970年起,政治与公民的参与程度、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包容和信任都有具体的转变。投票的人越来越少,政治知识在退步,政治信任和草根激进主义在冷却。美国人签署请愿书减少了30%,消费者抵制也比起20年前减少了40%。政治活动以外,各地的会社和宗教组织都在加速减少,1970年代美国人总会出席一些会社聚会,但在到1998年出席率都下降了60%,基本上,所有涉及别人的休闲活动都在衰落。表面看来,美国人比他们的前辈更包容别人,但同时,信任亦在消失。保安员、警员和律师的工作机会在增加,因为人们越来越喜欢诉之以法律和权力。

(三)美国人孤独之原因[56]

美国人孤独的原因是甚么呢?伯特南认为是城市向近郊扩展、电子娱乐之普及、人们工作与通勤时间越来越长等:

真正的因素是城市向近郊扩展,破坏了人们的空间完整性,通勤、购物与消闲的距离增加,剩下能与朋友打交道的时间就减少了;电子娱乐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令人们足不出户亦能消闲,亦私有化了闲暇时间。人们工作与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对外社交活动减少,更多留在家中。另一方面,信息科技的发展亦正如广告所宣扬般,拉近了分散异地的亲友的距离。透过亲身接触建立的情谊,可以透过电子网络维系。研究指出,熟人通电邮,总是谈重要认真的事。……与亲友通电邮,就是比不上他们送上热腾腾的鸡汤。电子通讯能令人相识,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还是要亲身交往来建立。而若将所有亲密需要都倾注在配偶一人身上,到离异或死亡时就会加倍难以承受。无论如何,好友数目下降都是坏事,在统计学上,那是寿命的可靠指标;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区,罪案率亦相应较高。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普特南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美国,对于其他地方,同样具有参考价值。社会资本建基于忠恕之道。社会资本之流失表示人与人之间之联系、社交网络与因而产生之互惠互利之默契和信任之减少,这均影响到“公民社会”的发展。从这角度看,普特南与《仁道法学》之观点如出一彻。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虽早已成历史,但这种讲求忠恕之道、孝悌友信、互惠互利重人情之做法是否亦应同时受到重视呢?[57]

八、结论

人类社会,若祗得一人,则无从和没有必要建立任何一种社会关系,祗有二人以上,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包括道德关系、法律关系、人伦关系、群体天地人关系才得以开始和发展,而维系此等社会关系,应以和谐为主轴,应以忠恕之道为基础。由个人人权为起点,达至极致的境界,就是人类仁权;这不仅是人权概念外延的层次递增,这还是概念内涵的丰延(丰富并延展)。作为人类仁权论之基础理论,《仁道法学》是以孔孟仁学、老庄道学、现代法学(权能法定)为主干,再辅以其他显学,诸如孙子兵法、荀子性恶论、现代心理学、中国风水环境学、西方人权论及神学等。[58]其与西方人权论,作者称为“单人权论”,最大不同之处是:个人权利或个人主义只是各类社会关系建立之开端,并非全部,在个人权利上建立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人与自然之和谐权利,才是各类社会关系之终极要求,是人类政府必须响应和满足的。作者在本文中讨论、示范了如何在哲学思想、教育学说、政治理论(主要是人本唯物史观)、德法平衡论、基于中庸之道与君子之道的修道保法,和在德治和法治层次上建立和确立仁权制度,对人类政府而言,这是新颖艰辛的挑战。故此当欧美政府要以人权为借口出兵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伊拉克推翻当地政权时,其思量的不应只是如何摧毁别人的政府架构,更多的应是他们能否建立比现时更安定,更和谐的社会秩序。故此,他们不应只就出兵作准备,还应就重建作更多之准备,在和谐社会未建立之前,更不应该抽身而去。事实证明,欧美政府并没有就重建作更多之准备,他们只就本身的霸权利益及如何分裂对手作邪恶、精心之盘算,在和谐社会未建立之前,它们早就抽身而去。就此而论,欧美政府就是“邪恶轴心”,这就是人类仁权理论之中心思想和最佳示范,是可以作为反西方霸权主义的舆论基础的。



注释:
[1]参见注[37]。
[2]作者多年以来提出及鼓吹安全正义之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人仕,此包括政府、企业、业界对社会责任的重视。要知,所有人类系统包括政治系统、军事系统、安全管理系统都是以人为本,这就是说,系统的运作对象是人,而操作主体亦是人。因此之故,如何能保证系统运作对象的人们乐于接受系统目标及自愿为此目标作出配合,则要看系统的操作主体是否能公正地行使其权力,若权力不能适当地行使导致运作对象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则系统硬件设计得如何完善,目标亦不能达到。参见范振汝着:《安全正义与社会责任》,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21-23日。
[3]参见下节及范振汝着:《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第2及第3章。
[4]人有反哺父母的德行。
[5]参见本文第四节。
[6]参见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见第七章。
[7]资料来自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中国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4-47页。
[8]参见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见第七章。
[9]Andrew Valls(Editor),Raceand Racismin Modern Philosophy,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5.
[10]Julie Wardand Tommy L.Lott(Editors),Philosopherson Race:Critical Essays,New York: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2002.
[11]Emmanual Chukwudi Eze,Raceand the Enlightenment:AReader,New York: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1997.
[12]Bernard Boxill(Editor),Raceand Raci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3]对康德来说,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只对欧洲白人而言。2011年5月27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rack Obama,1961-)在英国国会发表演讲,强调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崛起,但美国和欧洲在全球的影响力将不会因而遭削弱,更指“现在正是由我们领导全球的时候”。此等言论可说是欧美白种人独大优越感的反应。由此引申,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欧美诸国均坚持与输出其西方基督教优越论(大英帝国时代)及现今之西方文明及制度上之优越性。其实奥巴马之得以当选为美国总统,可归纳有以下原因:1.其本人是半个爱尔兰人,在美国制度下教育成长,与美国主流文化、宗教、政治等理念并无异致,且公开演讲技能超强,深具同情心;2.在经历2007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大萧条,失业人数众多,美国人以为奥巴马出身贫穷,从出身背境而论,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相对有富人背境的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1936-)必更能为他们着想;3.得白人精英之助,如副总统候选人乔.拜登(Joe Biden,1942-);4.拉美裔功不可没,拉美裔六成七人,把手上一票投给奥巴马,投票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的,仅有三成一;5.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1946-)执政八年,强行单边独霸的军事、外交政策,参与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人们厌战。加上由美国引起之2007年金融风暴,使美国软能力严重受损,而适其时中国政府正实行和谐政治、外交政策,是人类仁权理论之折射,也因为中国模式的成功,使美国人深具威胁感,不得不有所回应,黑人总统之当选及上位,从而得以彰显其制度之优越,可说是打救其软能力之最佳手段。另外,奥巴马主张从伊拉克退兵,愿意跟全球15亿穆斯林有个「新开始」,修补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关系,与小布什之政策反其道而行;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上,奥巴马之另一位对手,希拉里.克林顿(Hilary Clinton,1947-)的立场与小布什是一致的。因此,其当选是符合美国人当时之选情和国策之要求,可说得天时、人和之便利。
[14]“Scottish philosopher and economist David Humesaid,”IamapttosuspecttheNegroestobenaturallyinferiortotheWhites.Therescarcelyeverwasacivilisednationofthatcomplexion,nor even any individual,eminenteitherinactionorinspeculation.Noingeniousmanufactureamongthem,no arts,no sciences.“(Eric Morton,Racenad Racismin the works of David Hume,http://www.africanphilosophy.com/vol1.1/morton.html)。German philosopher Immanuel Kant stated:”The yellow Indians do have a meagre talent. The Negroes are far below them,and at the lowest point area part of the American people.“(Bernard Boxill,Raceand Racism(O.R.P.)(Oxford Readings in Philosophy)(Paperback)。In the 19thcentury,the German philosopher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declared that”Africa is no historical part of the world.“He gel further claimed that black shad no”sense of personality;their spirit sleeps,remains sunk in itself,makes no advance,and thus parallels the compact,undifferentiated mass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On Blackness Without Blacks: Essays on the Image of the Black in Germany,Boston: C. W. Hall,1982,p.94)。http://en.wikipedia.org/wiki/Racism.
[15]”Aristotle believed that super or people should ruleinferi or people,and superi or people,according to Aristotle,were Greek. Greeks,he believed had the high spirit of“the northern races”and the intelligence of“the eastern races.”HewrotethatGreeksshouldnotbeslavesbutthattheyshouldbeslaveowners.“(Aristotle: Measure,Spirit and Racism,http://www.fsmitha.com/h1/phil11.htm)。
[16]Because of Plato's fascist tendencies,Karl Popper,oneoftheforemostthinkersofthe20thcentury,describeshimasthefirstsourceofinspirationforoppressiveregimesandanenemyofopensocietyinhisfamousbookTheOpenSocietyandItsEnemies.PopperexplainshowPlatocalmlydefendedthekillingofbabiesinSparta,and describes him as the first theoretical proponent of eugenics:'”To this end,itisimportantthatthemasterclassshouldfeelasonesuperiormasterrace.'Theraceoftheguardiansmustbekeptpure',says Plato(indefence of infanticide),whendevelopingtheracialistargumentthatwebreedanimalswithgreatcarewhileneglectingourownrace,an argument which has been repeated ever since.(Infanticide was not an Athenian institution;Plato,seeing that is was practice dat Sparta for eugenicreasons,conclude dthat it must be ancient and the refore good.)“(Karl R Popper,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VolI The Spell of Plato,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69,p.51)。These views of Plato,who regarded human beings asaspecies of animal,and proposed at the would evolve by forced mating,cametotheforeonceagainwithDarwinisminthe19thcenturyandwereimplementedbytheNazisinthe20th.(Harun Yahya,The Pegan Roots of Fascist Culture,http://www.islamdenouncesantisemitism.com/thepagan.htm)。
[17]2005年9月30日,丹麦《日德兰邮报》刋登了12幅被全球穆斯林视为亵渎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其中一幅出于丹麦画家科特。韦斯特加德(KurtWestergaand)手笔的漫画中,穆罕默德的头巾状似已被燃引中的炸弹。韦斯特加德指他此举意在凸显不少恐怖份子从穆斯林部份教义中汲取精神武装,据此以炸弹夺人性命。见《香港大公报》,2010年01月17日。
[18]”美国智库「全球安全网站」主任约翰。帕克指出,驻伊美军战争暴行接连浮现,究其原因,除了这场师出无名的非法战争本身外,美国长期强权心态也难辞其咎。……驻伊美军暴行反映了其强权心态。美国一些人长期以来在政府强权政策影响下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的心态,征服欲不断膨胀。这是美军战争暴行频现的深层原因。这种社会心理使许多美国人妄自尊大,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美国地理学会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尽管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用兵多年,但分别有六成三和九成的美国年轻人不知道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处何方。这种氛围「哺育」出来的美国士兵到了伊拉克,根本谈不上对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尊重。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也说:「美国兵经常开车轧死伊拉克人,或者仅因为怀疑就开枪杀死他们。一些美国士兵根本不尊重伊拉克人。」“参见《强权心态催生累累暴行》一文,载于《香港大公报》,2009年7月28日。
[19]根据一个于2009年7月9日公布对环球4500个酒店业人仕的调查,法国人是世上最差的游客,因彼等自大,不懂外语只讲法语,一毛不拔(tight-fisted),法人以其伟观的国度及文化而自傲,九成法人只在国内旅行而不到外国,参见文章:French tourists seenas world's worst:survey,载于http://news.yahoo.com/s/nm/20090709/ifnmlife/usfrancetourists.
[20]2009年罗马游泳世锦赛,因各国选手多穿高科技泳衣参赛,共有29项世界纪录被打破,中国游泳健儿也打破了多项。外媒却嘲讽「中国游泳纯靠泳衣」,妖魔化中国体育;法国的《队报》认为:这(张琳)根本不是世界纪录,而是一个大笑话!澳洲的《时代报》认为:将哈克特纪录刷新近7秒,幷不是他(张琳)所能做到的……加拿大的《游泳新闻网》:中国队从1994年罗马世锦赛的辉煌到2009年罗马世锦赛的崛起,是一个「黑暗的轮回」。”说到底,这就是一种「植入骨髓」的种族歧视在作怪。长期以来,中国游泳选手乃至亚洲游泳选手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失语」,让很多人(应该就包括拉雷曼)都认为黄种人在泳池里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恰恰张琳又以一种近乎「粉碎」的方式打破世界纪录夺冠,你叫他怎能不「奇怪」?“参见《外媒嘲讽「中国游泳靠泳衣」》一文,载于《香港大公报》,2009年8月1日。
[21]美国政治人物祇重视其本国之人权,干预他国之人权状况是其外交手段之一,以为其国家利益服务;其中东石油政策则是例证之一。2009年6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埃及开罗则公开承认美国于1953年策划推翻了伊朗当时的民选伊斯兰政府并向伊朗道歉。
[22]此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分别为:道法自然以远鬼神、崇尚万物齐一、重人禽之辨与重王道仁政、深信物极必反之自然法则、深信得人心者得天下之人本思想、重视知行合一、重视道德教育。这些传统文化特征可说是我?在世界文化上之优点,可惜我们先人深信德化礼冶而没有用法律形式,即现代之权能法定模式,规定下来。
[23]参见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见第三章第二节。
[24]参见张远山:《亦有可闻:小大之辨,庄子四境》,载于《香港文汇报》,2006年7月8日。
[25]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3月17日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后,法、英、美等国3月19日起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狂轰滥炸,手法一若一、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儒家相反,西方更重视达尔文物种竞争理论,美国之政治体制设计理论中之分权原则(Separationofpowers)及制衡原则(check&balance)就是最佳明证。凡事以竞争、斗争为尚,而非以和谐为宗,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哲学之中心思想,是欲之极度放纵,而非欲之适量收敛、控制。
[26]参见图1-2,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见第58页。
[27]参见图1-3,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见第58页。
[28]参见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藉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29]参见图1-4,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参见第58页。
[30]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39页。
[31]Brian Z. Tamanama,A General Jurisprudence of Law and Societ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Ch.8.
[32]参见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第六章。
[33]参见陈谷嘉:《儒家伦理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34]〔法〕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三卷。
[35]BrianZ. Tamanama,A General Jurisprudence of Law and Societ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Ch8.
[36]〔美〕E.A.霍贝尔:《初民的法律The Law of Primitive Man》,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37]ThomasC. Patterson,Archaeolog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2ndedn),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3,p.9-11.
[38]在图1-5中,令中庸点位置一致,祇是为简化而已。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参见第58页。
[39]参见范振汝:《缔约过失行为及诚实信用原则一一兼论德法平衡》,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论文。
[40]参见范振汝:《一国两制之模拟系统及运作原则》,2000年未公开论文。
[41]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至90页。
[42]参见图3,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见第61页。
[43]魏贤超主编:《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7-213页。
[44]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日常的行为多半是非理性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如人的本能、冲动、情感、偏见等。约瑟夫。态彼特更认为”人民是扶不起的阿斗“.见郭宝平:《多元政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81-83页。
[45]参见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9-380页。
[46]参见本文第五节。
[47]邱镇京:《论语思想体系》,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2-135页。
[48]邱镇京:《论语思想体系》,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3-134页。
[49]邱镇京:《论语思想体系》,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39-142页。
[50]资料源自王新:《孤清的美国人独自打保龄》,戴于《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1]王新:《孤清的美国人独自打保龄》,戴《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2]王新:《孤清的美国人独自打保龄》,戴《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3]王新:《孤清的美国人独自打保龄》,戴《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4]摘录自王新:《现代人的郁闷》,戴《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5]摘录自王新:《现代人的郁闷》,戴《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6]摘录自王新:《现代人的郁闷》,戴《香港文汇报》,2006年8月25日。
[57]”……尤其是美国的社会,个人主义流行。正是在「家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简直没有情的感通。在今日西方社会,不只死生之路断,幽冥之路隔,生人与生人间的道路也几乎隔绝呢!他们的社会学者和心理学者都知道有这问题,但没有一个思想家能提出切实的答案。他们的超越性的宗教已经无补于事,物质的追求徒然增加这问题的严重性。看来他们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向我们中国文化学习,重视伦理的关系和珍惜人情的价值。伦理的关系和珍惜人情的价值。近百年来,我国国势衰落,许多人都以为我国传统文化一无可取,纷纷向西方学习。我到美国留学,主要学的是西方哲学和文化。然而愈研究西方文化,愈发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处和可爱处。我今日敢大胆的下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情』,是世界人类精神病的良药。因为生在无情的社会,虽生犹死。中国虽然物质文明末赶上西方,但人类的幸福不能以物质衡量的。希望大家记看:『人情』是我国文化的最宝贵的遗产。不论是对父母之情,子女之情,兄弟姊妹之情,朋友之情,乡土之情,家国之情,先祖之情,历史文化之情,甚至于对自然物之情,我们都要加以爱护,加以珍惜,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可以离去锦绣河山,但我们数千年传下来的、人情、传统,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绝不能让它失去!“参见吴森:《情与中国文化》讲义,载http://hk.geocities.com/tonytamsir/culturetext03.htm.
[58]参见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

参考文献
[1]范振汝:《仁道法学》,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会2012年版。
[2]范振汝:《缔约过失行为及诚实信用原则一一兼论德法平衡》,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论文。
[3]〔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郭宝平:《多元政治》,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版。
[5]邱镇京:《论语思想体系》,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版。
[6]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藉出版社1997年版。
[7]陈谷嘉:《儒家伦理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魏贤超主编:《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法〕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三卷。
[10]〔美〕E.A.霍贝尔:《初民的法律TheLawofPrimitiveMan》,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优秀论文范文,仅作作者学习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29 20:41 , Processed in 0.27954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