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年高考分数何时发布?高考成绩查询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7: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过去分文理,造成一种现象,学理科的学生少学或者不学文科,考文科的学生可以不学理科;现在不分文理了,也就是说学生的基础要打好,但是考试的难度适当降低了。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也是“新高考元年”。酝酿4年的新高考改革试点率先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这番“大动作”被认为是40年来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因而备受社会瞩目。

都说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这一回“指挥棒”将“指”向哪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高考改革,将给考生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变化,给全社会带来怎样的观念转变?就这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

专访顾明远:新高考,要从“招分”转向“招人”

人物小传 顾明远 生于1929年10月,江苏江阴人,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双主席之一。

国外高考大多不适合中国国情

解放周末:据一家全国性报纸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有约97%的受访者认为现行的高考是最公平、最可信的;同时,又有9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高考对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的发展有不利的一面,必须改革。谈到高考,“改革”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主题词。

顾明远:其实,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围绕考试科目和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完善,但与我们的预期仍有不少距离。这些实践告诉我们,高考改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局部的、单项的改革难以奏效。

所以,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2010年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后,马上就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其中就有一个考试制度改革小组,内容主要包括高考和中考改革。小组进行了多次调研,又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形成了高考改革方案初稿。

解放周末:从初稿到定稿、正式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顾明远:我是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委员,考试指导委员会一共有24人,其中不只有教育界人士,还有经济界等各界人士。这个初稿首先经我们考试指导委员审议,通过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的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确定了下来,2014年正式公布方案。应该说,高考改革决策过程是非常慎重的。

解放周末:您是研究比较教育的,在高考改革决策的过程中,是否也考察了国外的大学选拔制度?

顾明远:在设计新高考方案的过程中,我们曾对很多国家的大学选拔制度进行了考察,比如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等。可以说,大学选拔的方法很多。

欧洲的一些国家,他们根本就没有“高考”,学生凭高中毕业文凭,就可以上大学;在日本,高考选拔是采取两次考试的形式,第一次是全国统考,第二次是各个高校自己考试;美国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可以参加ACT考试(“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和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每年都可以考多次,学生可用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学校。同中国高考一样,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美国大学选拔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自己写自荐信申请大学。我认识一个美国孩子,他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自己考察了美国、英国的大学,然后选了自己喜欢的10所大学进行申请,最后有9所学校录取了他。他最后选择了哈佛大学。

解放周末:国外大学的这些经验和做法,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顾明远:应该说,大多数做法都不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为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诚信体系还不完善,这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根本的难题。

以刚才说到的美国孩子为例,当时哈佛大学录取他,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自己写的500字的自荐介绍,他在自我介绍中写了自己的爱好、对专业的看法等等,哈佛非常欣赏。但这样的方式在中国缺乏可操作性。我们的社会相对缺乏诚信和透明,老百姓对于走后门、对于黑箱操作深恶痛绝。所以我们的高考还是得走自己的路,按照国情来进行设计。

从“招分”转向“招人”

解放周末:这次新高考改革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顾明远:启动新高考改革,首先是要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考试对每个人大都只有一次机会。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高考的时候一紧张,就没考好,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高等学校的类别有很多,层次也有很多,用一张考卷要考这么多不同的学生,显然不是很合理。比如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但考试不一定很擅长。那么这样的孩子参加高考,用分数定终身,对这个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新高考改革,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人才选拔的问题。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的,它与平常的考试不一样。大家都说高考是“指挥棒”,那么这个“指挥棒”到底应该指向哪里?原来的高考,你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你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志向,也没有专业兴趣,所以考上大学的不少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对所学的专业并不喜欢,缺乏钻研精神。而事实上,大学需要的是那些有专业兴趣、有激情、有思想的学生,而不只是分数高的学生。新高考改革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既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又要改变“只招分,不招人”的现象,是这次新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

解放周末:改变“只招分,不招人”,就要关注人、留心人、还原人。在实际操作中,怎么做到如实地还原人呢?

顾明远:具体来说,高考科目采用“3+3”,也就是说,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而新高考改革的一个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

过去高考只有书面考试,只有一个分数,而现在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你的思想品德如何,你的体育锻炼如何,你参加了多少公益项目。这个虽然很难量化,但根据方案设计,可以如实把每个学生平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大学自主招生时作为参考。从“招分”转向“招人”,可以说是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解放周末:新高考方案中还有一个“新动作”,就是不分文理,这样设计是为了解决偏科问题,还是有其他目的?

顾明远:过去分文理,造成一种现象,学理科的学生少学或者不学文科,考文科的学生可以不学理科;现在不分文理了,也就是说学生的基础要打好,但是考试的难度适当降低了。然后配合“3+3”选考,你喜欢什么课目,对什么专业有兴趣,你就要把这几门课目学好。总之,希望学生打好基础,又有自己的专业兴趣,这就是新高考改革最初设计的目的。这意味着,在高中阶段,一般的学业水平考试只要合格就可以了,而自己喜欢的课目就要学得深入一些,考得突出一些,从而让学生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便于培养专业人才。

此外,新高考方案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分类考试,也就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事实上,教育专家们很早就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不需要再进行文化考试,而是以高中学业考试为基础,然后再考一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等。这样做可以“解放”一批学生,那些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再需要参加高考。

从理论上说,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水平是一样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是性质不同。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总感觉职业学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类考试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这其实是新高考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用考试“倒逼”教育

解放周末: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客观上也“倒逼”了高中教育,给高中教育带来了很大冲击。您认为,中国目前的高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能借助新高考改革这根“指挥棒”得到改变?

顾明远:我觉得,中国的高中教育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个问题是课程。课程的灵活性、多样性远远不够。过去的高考,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你规定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现在提倡创新型人才,还是死记硬背,还是应试教育,那怎么培养得出创新型人才?新高考方案实行“3+3”选考,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我将来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喜欢什么科目,都由自己来定,所以也就客观上倒逼了高中课程改革。

解放周末:如今,一些大城市的高中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室和老师相对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3+3”的新要求?

顾明远:我赞成“走班制”。新高考方案倒逼高中教育改革,就是要让课程多样化,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有双向选择权。

另外,高中教育的一个问题是课堂教学。过去的课程也叫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那时学苏联,规定得很死,这是国家的文件,教师一点也不能自行改动。现在改成了课程标准,老师上课只要达到标准就行了,课怎么上,学校、教师应该有自主权,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以教为主。我经常到北京的一些学校去听课,总感觉课堂上还是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有小组合作、讨论等新形式,但是问题往往是老师提出来的,不是学生提出来的。归根到底,老师并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总想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孩子,而不是培养学生自己思维,让学生真正自己去探索。

现在的新高考改革,让学生有选择权,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改变。

解放周末:您认为,高中教育亟需改革,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然而,不久前衡水中学在浙江开分校的事件引发了激烈讨论。很多人虽然不认可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但却不得不承认它的“成功”。新高考改革的远期目标,能改变这种“衡水现象”吗?

顾明远:衡水中学尽管受到很多批评,但校长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认为他们的学校体制更适合目前的考试制度。此外,最近连云港的一位教育局长公开为应试教育辩护,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很多农村孩子也说,他们就是应试教育考上来的,如果没有应试教育的话,他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但是,我相信,将来高考制度彻底改革了,彻底改变了,衡水中学就难以生存下去,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新高考改革最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是管用的”这种观念,虽然改变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尤其是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坚信这一点。

改革就是观念转变的过程

解放周末:近些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受到了普遍诟病。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顾明远:原来的“高考指挥棒”导致中小学教育考试分数的权重越来越大,几乎成为选拔录取的唯一依据,升学竞争也逐步演变为“分分计较”的分数竞争。于是,出现了培训机构“绑架”学校、“绑架”家长的现象,也出现了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去学奥数的现象。

解放周末:新高考改革能否对初中、小学教育产生一定影响?

顾明远:学校、家长和学生适应新高考方案,其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分分计较”转变成“以人为本”,老师和家长需要尽早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有什么特点,知道学生有什么爱好,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就要启发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能够在高中阶段做出自己的选择。

不久前,我到潍坊参观了一所民办学校,校长向我介绍他们学校的差异教育。有一个学生初中时学习较差,他妈妈很发愁,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只爱玩。进了这所学校后,虽然现在还在读高二,但已经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前看中。因为这个学生制作的无人机水平很高,多次获奖。在这所高中,已经有5名学生被大学提前相中。可见,只要孩子有自己的特长,就可以成才。

现在全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学生生涯教育的课程,这非常好。生涯教育主要是告诉孩子怎么了解自己,怎么了解他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进行规划。在美国,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有指导老师帮助选课,根据你的小学学习情况,根据你的爱好,帮助你选择学校的课程。我们将来在小学和初中也应该有这样的指导老师,开展学生的生涯教育。

解放周末:面对新高考改革,仍有一些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十分焦虑。在您看来,家长应该主要考虑些什么?

顾明远:我想对家长说两点。

第一,希望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勉强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学奥数,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必要的,这其实是在浪费很多孩子的时间。其实孩子到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爱好了,有的孩子喜欢读文学,有的孩子喜欢读科普书籍,有的孩子形象思维好,有的孩子逻辑思维好,只要家长用心,完全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专长。

第二,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一点。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非常说明问题。有一个学生从小偏爱工程类知识,成绩很好,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是班主任说他的成绩应该可以考上北大,结果这个孩子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入学第一年,他很多门课不及格,因为他对物理没感觉,不感兴趣,他就离开北大,到深圳去闯荡。休学一年后回到北大复学,仍然找不到感觉,最后他决心退学,去了北京一所信息职业学校学习。他终于感到自己如鱼得水,后来他选择留在这个学校里当老师。所以说,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多么重要。

我相信,家长们对于新高考改革一定会慢慢适应,一定会慢慢转变观念的。观念不转变,任何改革都没有用;观念不转变,任何改革都会失败。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文/徐蓓)返回腾讯网首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2-2 07:37 , Processed in 0.2731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