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需从提高站位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28 23:4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早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就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并在2021年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的回信中,表达了对办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寄予的殷切期望。2021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呢?对此,笔者认为,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需从提高政治站位、及时刊发标志性学术成果、注重培养青年学者以及提升开放办刊水平四个维度进行开拓创新。


  提高政治站位

  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意识形态是学术期刊的生命线。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高质量学术期刊就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准备打持久战、攻坚战,对“黑色地带”敢于亮剑。学术期刊首先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把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置于工作重心。同时,学术期刊还要提升政治判断力,披沙拣金,对标负面清单,分清批判性学术研究和意识形态立场站位,分清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认识问题与思想倾向,力求在全面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发出学术期刊的时代强音。

  及时刊发标志性学术成果

  标志性学术成果的持续产出是一门学科繁荣的重要标志。以社会学为例,我们发现西方社会学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学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产出。从马克思的《资本论》、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等,这些都是基于当时学者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而产出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这些标志性成果既是与大的文明单元相遇时文化自我意识与认同的反映,也是处在那个时代的学者们对当时西方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回应和阐释。就中国本土的社会学研究而言,不管是70多年前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首次创用“差序格局”理论来对中国的基本社会结构、功能进行描述,还是1978年胡福明开创性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抑或其他一些学者的创新性研究,不仅其理论的学术影响延续至今,而且这些标志性的成果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也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学术研究。然而,反观近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其中具有标志性、重大影响力的成果并不多。不仅社会学如此,其他学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对本学科具有重大影响并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大作品较少。所以,在标志性学术成果产出上,无论是回应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还是建构中国本土化理论,期刊工作者理应付出极大热情,树立学术拔尖意识,助推中国标志性学术成果的产出。

  注重培养青年学者

  青年科研人员是中国学科建设与期刊长远发展的后续动力,学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更多优秀的年轻后备力量,期刊作为引领学术发展和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发现和培养青年学人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从目前国内一些期刊的用稿情况来看,一些学术期刊在用稿方面更倾向于采用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或带有一定行政级别的作者的文章,而对一些优秀青年学者的文章有所忽视。这种用稿倾向无疑不利于学术人才的培养、学科的进步以及期刊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需要树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意识,发现并持续关注优秀青年学者的发展动向,着力培养具有学术发展潜质的优秀学术青年,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为中国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

  提升办刊国际开放水平

  学术期刊不仅是国内学术传播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中外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过去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对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学者已不再单纯依赖西方的学术传统和研究范式,他们立足中国现实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因此,当前国内学术界有自信也有能力以各类学术期刊为平台与国外学者展开平等的学术交流与对话。通过期刊加强中外学术的沟通与协作,掌握国外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外最新的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在与当下中国最新学术研究比较的基础上,丰富和拓展国内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视野;在中外学者的对话与交流中,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推动国内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作为一种学术传播媒介,学术期刊也肩负着将中国经验、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使命,进而实现从西方理论“引进来”向中国特色理论“走出去”的历史转变,在世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

  总之,经过几代期刊从业者的不懈努力,国内学术期刊整体上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接下来将进入期刊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这不仅是期刊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当然,高质量学术期刊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个学科长期以来的努力建设,只有学科与期刊相辅相成,两者才能彼此成就。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开始全面复苏以来,学术期刊的建设就一直伴随着学科的恢复与发展,不同的学术期刊记载着各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痕迹。如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门类日益完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并且有着较高的学科建设水平。可以说,学术期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40多年繁荣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者。当前,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世界格局下,解决中国发展问题、讲好中国发展经验、传播中国发展理论是学术期刊必须肩负起的重大而独特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回归办刊初心,回应中国关切,才能使中国期刊建设更上一层楼,促进中国学术的长久繁荣。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海》主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毕素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2-1 00:49 , Processed in 0.1001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