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8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及其发展历程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4:2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放存取及其发展历程
2015-08-24 中国教育网络 温欣 刘兹恒
  国内外图书馆界热点问题之一:开放存取篇

  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按照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开放存取自出现以来,OA期刊和仓储得以迅速发展。图书馆积极支持开放存取活动,并全方位地参与进来。
  大学和图书馆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以此启发人的信息意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道德水平,除了培养人们的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预见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数字时代,信息素养教育有了更多的含义,它影响着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生存的哲学基础。
  有效的科学数据对人类知识的增长、集聚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研究数据作为学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E-Science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其共享与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但是,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数据都容易受到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版权侵犯等风险。由于任何一项风险的产生,都会给科研工作有效、持续开展带来不可避免的灾难,为此,对科学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通过科学数据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科研成果的丢失,促进科学信息的交流,也能切实保障科研工作者和机构的利益。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手机成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信息终端。近年来,3G网络技术与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为使用电脑受限的人群提供了网络接入的可能,同时也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上网需求。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在移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技术条件渐趋成熟、用户移动信息需求越来越明显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就应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因此,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也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开展的一项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阅读的系列服务活动,图书馆通过推广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和阅读理念,力求使有阅读能力的人群都加入阅读的行列。图书馆在数字时代所进行的阅读推广活动与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相比,也有一些创新。包括社会化媒体推广模式、电子阅读器借阅、移动图书馆服务等。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成为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
  下面将就上述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逐一展开论述和总结。
  开放存取概述
  开放存取概念
  2001年发布的《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BOAI)将开放存取定义为“某文献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超链该文献,也允许用户将其遍历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递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唯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正确接受和引用”。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开放存取的特点:一是只提供学术交流的技术平台,对文献内容和形式都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是图书、期刊、会议论文,也可以是文本、多媒体资料;二是向整个互联网范围内开放,可通过多种途径免费(或少收费)对同一文献进行检索、阅览;三是扩大了用户对文献的使用权限,只要注明相应的著作权信息,可以为教学、研究、学习等目的而公开复制、打印、利用、扩散、传递和演示;四是交流的直接性、交互性和时效性更强。作者、编辑、用户之间直接沟通,加快了文献处理速度,缩短了出版周期。
  开放存取途径
  《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提出了实现开放存取的两种途径,一是创办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OAJ),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期刊论文全文;二是自我存档,建立开放存取仓储,亦称OA文档库(Open AccessArchive,OAA),它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免费在线资源库,不仅存放预印本(论文原稿完成后,送至期刊出版社等待发表的文献,或是已投稿但未被审核接收的文章,或是未投稿至任何期刊的论文);还可以存放后印本(已经在期刊或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开放存取仓储一般由一个机构(特别是大学)或者一个学科组织建立,用户可以免费在库中检索和下载文章。开放存取仓储有学科知识库(亦称学科仓储)和机构知识库(亦称机构仓储)两种类型,学科知识库是按照学科领域进行组织的开放存取仓储,原来主要限制在自然科学领域,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也纷纷建立了学科知识库;机构知识库是由研究机构建立和管理的网上文档库,用来保存机构成员出版的论文,并向机构内外的成员提供所收藏内容的免费获取使用。  

产生背景
  开放存取活动从网络发展之初就开始了,其兴起在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传统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弊端;二是网络信息技术在技术和理念上对传统出版模式产生冲击;三是日益加剧的图书馆经费危机。基于订阅的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体制严重阻碍了学术交流。在该体制下,科研人员无偿或有偿地将自己研究成果的出版权出让给商业出版者,由出版商代为出版发行,希望学术成果得到广泛传播,而出版商则为了从中牟利,在发行过程中则将出版物的使用限定在订购者范围内,与科研人员的期许背道相驰。另外,为了扩大发行量,出版商不断提高期刊的印刷质量,期刊发行成本随之上涨,期刊价格也就不断飚升,特别在学术期刊出版日益集中于少数商业出版者手中之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网络的运用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首先,互联网成为一种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电子预印和网络期刊不必经过传统的印本期刊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复杂程序,而是基于网络交流渠道(如电子邮件和网上论坛),使作者、编辑、评审专家之间的沟通既方便又大大降低了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的成本;其次,免费的期刊管理系统已经实现,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知识项目”赞助下开发的开放期刊管理系统软件,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负责运行的公共仓储软件PubMed Central系统。如此一来,网络信息技术为开放存取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和技术保障。
  经费短缺是开放存取活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自二战之后,商业学术出版社就开始涉足学术交流领域,并且不断强化读者对其的依赖程度,这使得学术图书馆在与出版商的谈判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学术出版物不断飙升的价格直接造成了图书馆的经费危机,于是,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图书馆不得不开始摸索新的学术交流方式。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技术催生了免费的网络期刊,如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在1994年3月将其全部收费纸质期刊和书籍创建成免费全文在线版本。这一时期,开放存取的推动力量主要是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图书馆的资助。
  在大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图书馆的不断努力下,开放存取的重要意义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促使学术界普遍认识到网络是传统交流方式的重要替代品。1995年,加拿大高校委员会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共同就“学术交流危机及其对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理想的信息交流系统应是“基于网络的、成本效益好、传播更及时、同时并不损及同行评审、能保护学者和研究机构利益的系统”。
  1998年“自由科学运动”提出的具有开放存取取向的倡议,要求对于科学文献要减少版权中的限制条款,反对将作品复制权从作者转移给出版商。开放存取在学术交流领域取得较为全面理解和普遍支持后,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期间提出了很多国际性大型开放存取项目。其中著名的项目有1998年6月创建的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机构(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SPARC),其出版的高质量低成本学术期刊,与同类商业盈利期刊进行竞争,被认为是开放式期刊的典范;1999年OSI(OpenSociety Institute)资助的eIFDirect项目,将超过5000种人文社科及STM全文期刊向前苏联和东欧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39个国家的2000多家图书馆和研究机构提供在线学术期刊的存取,绝大部分是免费获取;2000年10月成立的科学公共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PLoS)鼓励和号召科技和医学领域的期刊成为可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并于2001年创建提供免费存取的高质量PLoS 期刊。
  开放存取活动的里程碑式事件是2001年12月由OSI基金会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信息自由传播会议,它标志着开放存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会上提出的《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提出了“自我存档”(Self-Archives)和创办“开放存取期刊”(Open-Access Journals)两种开放存取出版的方式,制定了“开放式档案计划”(Open Archives Initiative,OAI)。该计划旨在提高开放存取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2002年2月“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正式启动后,8个国家的主要研究图书馆组织在2002年2月联合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联盟”,旨在将现存的学术交流过程转变为开放存取的方式;2003年《布达佩斯开放存取先导计划》公布了《新开放存取期刊创建指南》和《现存订阅期刊向开放存取期刊转化指南》,在网上提供与开放存取期刊相关的信息服务,如《开放存取期刊指南》(DOAJ)提供对开放存取期刊的免费检索服务;2003年4月发布的《Bethesda开放存取出版声明》,旨在鼓励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尽快将重要科学文献转变为开放存取方式;在技术方面,大量免费期刊出版软件,如由政府资助开发的开放期刊系统(OJS)也开始出现。
  2003年10月22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研机构在德国柏林联合签署《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使用的柏林宣言》(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简称《柏林宣言》),旨在利用互联网整合全人类的科学与文化财产,为各国研究者和网络使用者提供一个免费的、更开放的科研环境。该宣言呼吁各国科研机构向网络使用者免费开放更多科学资源,“以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科学交流与出版”。目前,德国的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欧洲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科研机构与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大学及网络机构已经签署了《柏林宣言》。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2-2 04:10 , Processed in 0.28823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