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5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8:5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陈阿娇

前段时间,有网友撰写了一篇文章,指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这篇文章广泛传播,作者称人教版语文教材“疯狂出现大量外国人好人好事,中国人在书中形象,贪睡不守时、自私小气等”。对此,4月2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公开声明反驳,指责小学语文教材“西化”的言论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认为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一个伪命题。认为课文中做好事的都是外国人就是歪曲中国人形象,这种说法不仅是捕风捉影,还是文化不自信和盲目排外的表现。

一、课文里的外国小孩做好人好事,不等于丑化中国人

在指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的帖子中,最直接的论据就是来自具体的课文。该帖子的作者认为,“二年级下课本里开始疯狂出现大量外国人好人好事的文章。”中国人即使出现了正面形象,也大多数“不足够好”:“(中国的好人好事需要)在一年级上册里的古人司马光和曹冲里去寻找。而且还只是智慧,没看到有效合作。”

【文化观察】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小学课本里的“曹冲称象”插图

看到了这样的言论,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语文作为通识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课,主要的职责一是通过语言文字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读写能力,二是起到塑造孩子们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无论好人好事是外国人做的,还是中国人做的,终究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好”,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如果附会成教科书里的中国人都“丑陋”、“自私”、“小气”,那么真的是想多了。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随后的官方声明中指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题材选文的详细占比情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有12册,选文520余篇,涉及外国内容的有80余篇,约占15%,强调教材所选取的外国题材选文主要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等为主题的文章,如列宁、高尔基、白求恩,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世界名著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孙漂流记》等。即使是如质疑教材者所宣称的,那些将好人好事安插在外国人头上的内容,体现的也都是诚信、友爱、勤奋等人类共同的美好品质,并不是东西方差别悬殊的价值观念,因此所谓“教材西化”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文化观察】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本第6册

此外,语文教材中也保留了很多中国人的好人好事,说课文矮化中国人无疑是断章取义,例如已经存在了超过20年的课文《赵州桥》表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中国人的好学上进,《我不能失信》也鼓励孩子们继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文成公主进藏》、《曹冲称象》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典故为内容的课文,也作为经典,至少从90年代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因此,从500多篇课文中,选取极少涉及外国人物做了好人好事的篇章,就认为教材中矮化中国人形象,是不符合教材实际情况的。

二、教育需要有开放的心态,盲目排外不可取

实际上,一些人片面地强调课文中出现的外国人都是好人形象,中国人都是负面形象,进行非此即彼的数据分析,是对课文简单粗暴的理解,一叶障目,恰恰反映出帖子作者认知能力的机械化,这才是失败的基础教育的体现。

众所周知,教育需要有开放的心态,解放教育者的思想,才能让国家的下一代开放思路,创造民族更好的未来。中国教材只能写中国人,并且只能把中国人写成好人,这是极其狭隘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是自我崇高盲目排外。

【文化观察】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小学课本中“诚实的孩子”插图,表达“诚实”这个优秀品质的故事,用的是外国小孩

文化包容,才能带来文化繁荣。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声明可知目前涉及外国内容的课文只是少数,甚至有一部分只是介绍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地理。

现如今,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孩子小时候就跟随家长或者夏令营等活动,有过出国旅游的经历,国内大中城市来华交流合作或旅游观光的外国人也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见识短浅的家长还竖起“夷夏之防”的戒心,实在是开历史倒车,体现出文化上的不自信。对于教材内容到底是中国人做好事还是外国人做好事斤斤计较,显得非常“玻璃心”,是对语文教材的“妖魔化”。这种心态不仅不包容并蓄,而且把对立的、二元化思想传播给纯洁的孩子,本身才是可怕的。

更何况,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也不是更改几个课文中做了好人好事的人物的国籍和姓名就可以完成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代表人类科学技术和思想发展的先进趋势,仅仅从中国人物形象是“正面”还是“反面”做文章,实在是有些偏激狭隘。如果教材中出现的中国人物形象高大上就算是体现爱国主义精神,那爱国的方式也太流于形式了。

三、课本多介绍西方,有助于孩子们“睁眼看世界”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从此,近代中国开始了“睁眼看世界”,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这个过程持续了一百多年,今天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实际上对于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拿来主义”仍然是有必要的。目前,虽然中外差距在不断缩小,但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拥有先进科技和与之相应的生产力,了解西方并且超越西方,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事情,还需要下一代继续努力。

【文化观察】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本第7册

精神上的盲目排外,也是一种闭关锁国。让小学生要想长见识、开拓视野,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多地了解西方世界是必不可少的。

人教社声明所言,教材所选取的外国题材主要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育科学精神、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等为主题的文章,“涉及历史人物如列宁、高尔基、白求恩,科学家如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世界名著如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对于孩子们“睁眼看世界”是有帮助的。崇洋媚外是需要批判的,但是对于任何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或文化,都应该虚心理解和学习,这也是教育下一代必须具有的心态。

时代发展的步履越快,教材改革的进程也就越发迫切。众所周知,如今世界的格局整体上是建立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人们目前所享受的大部分先进物质文明肇始于此。而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一方面,传统的中国文化需要传播和继承,另一方面,教材也应该与当下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衔接。

四、小学课本中对西方的介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如果说小学语文教材真的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不是对现代西方介绍得太多,而是太少。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当代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方式,小学教材中体现得仍然比较少,因此内容显得有些陈旧。

【文化观察】批判语文教材“严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1-30 05:47 , Processed in 0.1931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