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9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荀子》中专有一篇《非十二子》

[复制链接]

8645

主题

8731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5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8:0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都予以高度评价,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荣幸了。《荀子》中专有一篇《非十二子》,孟子就是被荀子所“非”的“十二子”之一。此“十二子”分为六家,其中有法家的慎到、田骈,墨家的墨翟、宋钘,名家的惠施、邓析,还有弄不清是什么“家”的它嚣、魏牟与陈仲、史鰌。孟子是与子思连在一起的,“非”此二“子”的那一段话,重点“非”的是“子思唱之,孟子和之”的“五行”之说。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五行”即“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荀子评说此“五行”之说,乖僻背理,幽深隐微,晦涩缠结,却堂而皇之地打着孔子的旗号,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在荀子看来,此“五行”之说,大有鱼目混珠,以假乱真之嫌,鼓吹此“五行”之说的子思与孟子,也像其余五家十子那样,是“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人。

在儒家的传人中,子思被后人称为“述圣”,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同是将孔子当做圣人的儒家传人荀子,却为何将孟子当做“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人,而将“子思唱之,孟子和之”的“五行”之说视同异端邪说?

孟子与荀子,前后相距五六十年。荀子出生之时,孟子已是六十岁的老人;孟子去世之年,荀子也才二十出头。他们之间并无利害冲突,更无个人恩怨。在孔子的弟子或儒家的传人之中,荀子极力推崇子弓,将子弓与孔子并称,在《荀子》的《非相》、《非十二子》、《儒效》等篇中多次说到“仲尼、子弓”。例如,在《非十二子》篇中就有“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等等。据有关专家考证,子弓就是孔子的弟子冉雍(字仲弓)。《论语》中的《雍也》、《先进》、《颜渊》、《子路》等篇都曾说到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孔子回答“仲弓问仁”时说的。在孔子的弟子中,子弓(仲弓)几乎就与颜渊一样受到孔子的赞赏。但仅仅如此,似也难以解释荀子为何如此推崇子弓并将子思与孟子捆绑一起予以排斥。此中是否有儒家内部的师承关系与门户之争,因为缺乏相应的史料作为依据,不便妄测。

破解这个疑团,我以为可从孟子的“四端”切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还说,人之有此“四端”,就像人有“四体”一样,无此“四端”中之任何一端,便不能称之为人。(参见《孟子·公孙丑上》)可见,孟子的“四端”,是其“性善”说基础,且包含了“五行”说中的“仁、义、礼、智”。荀子是反对孟子的“性善”说的,《荀子》中的《性恶》篇就专门批判孟子的“性善”说。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作‘人为’解)也。”又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按照荀子的意思,人之本性好利、好妒、好色,倘若以为人“性善”而“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则“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由此可见,荀子批判孟子的“性善”说,与批判“子思唱之,孟子和之”的“五行”说是一致的。

在《荀子》的《儒效》篇中,将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三种。其批评“俗儒”的那段话,我以为是以孟子为主要目标的。其中有一句为“呼先王以欺愚者”,有论者据此认定荀子反对儒家“法先王”,这有断章取义之嫌。其实,荀子并不反对“法先王”,他在《非十二子》中批评名家惠施、邓析的一条便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批评“俗儒”的是“略法先王”,《儒效》篇中说的是“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非十二子》篇中说的是“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他的“法后王”,也并非与“法先王”相抗衡,只是批评“俗儒”的“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在《王制》篇中说的则是“法不贰后王”。可见,他的“法后王”,说的主要是当代帝王的法律制度,这或许也与他反对孟子的“性善”说而认为“人之性恶”,须有“师法”或“礼法”去规范约束相关,而在这一点上,孟子也确乎有其欠缺。

荀子对孟子一味强调“法先王”的评说,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他对孟子采取截然排斥的态度,连孟子的民本思想也未予以应有的肯定,却是不可取的。其实,荀子与孟子也多有相通之处。他们有共同的思想资源,包括记载孔子思想与言行的《论语》以及《诗经》、《尚书》、《左传》等儒家经典。《尚书》中说的(商汤)“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之典,先后被《孟子》(《梁惠王下》)和《荀子》(《王制》)所引;《左传》中说的“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皆不为也”之语,也分别为《孟子》(《公孙丑上》)和《荀子》(《儒效》、《王霸》等篇)所用,只是表述的文字略有出入。即使孟子的“性善”说与荀子的“性恶”说,其实也是一块硬币的两个面,可以并存互补而并非水火不容。但荀子显然排异性太强而兼容性太弱,连儒家的子张、子游、子夏也都一概被他称之为“贱儒”,这便是他的欠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12-3 04:59 , Processed in 0.0958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