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6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帽子王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

[复制链接]

8618

主题

8704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1:4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铁帽子王 (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 编辑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铁帽子王的三项特权更多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3项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清朝历史上十二位铁帽子王更多
清代共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四位在清代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恩封。
相关词条:
多尔衮多铎代善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自乾隆时期才有,是后世之人对他们的尊称,而非入关之时即已具备。八王之得以入世袭罔替之列,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曲折历史。
努尔哈赤时期,视八旗为私产,以嫡出子孙如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岳托、豪格等分领各旗,其弟舒尔哈齐之子阿敏、济尔哈朗也先后领有一旗,称为大贝勒、和硕贝勒、旗主贝勒等。贝勒即“王”的意思,当时,封爵制度尚未定型,贝勒称呼、待遇也尚不明确和统一。
1636年皇太极登极称帝,建国号大清,开始正式颁行封爵制度。这年四月,皇太极下旨分叙诸兄弟子侄军功,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后坐事降为贝勒,崇德四年去世,追封克勤郡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清太宗实录》卷二十八,天聪十年四月丁酉)这次分封有亲王、郡王7人,贝勒2人。另外,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原为贝勒,此前一直卧病,当时未能封王。就在皇太极分封诸王后一个月有余,萨哈廉病逝,皇太极前往祭奠,“入哭者四,悲恸不已”,随后追封他为颖亲王。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后来所谓“八大铁帽子王”的基础。
顺治元年(1644)十月,顺治帝登基,册封多尔衮、济尔哈朗辅政叔王,复豪格亲王爵位,册封先前坐事降级为郡王的阿济格和多铎为亲王,封岳托之子、多罗贝勒罗洛宏为多罗衍禧郡王,封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为多罗承泽郡王。这次分封中新增加的是硕塞,顺治八年又以军功被晋封亲王。硕塞死后,其爵位由子博果铎承袭,改称庄亲王。
即使有了这两次正式封爵,但清朝也仍未明确这些宗室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以后各王爷贝勒的爵位或黜或降或改,其级别、名称还多有变更。所以,清初诸王的爵位在传承过程中,变动不居,没有制度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借为睿亲王多尔衮平反之机会,乾隆皇帝恢复诸王最初封号,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明确颁行。
乾隆此次恢复清初诸王爵位名号的原则,一是凡有爵位名称变迁者,以各王去世时的爵位名号为准;二是后世子孙偶有错误以致降爵者,仍恢复原来爵位;三是凡生前犯谋逆一类的严重错误而被削爵、降爵、处死者,或后人因严重错误被削爵、黜宗室者,不再恢复。
也就是说在乾隆之前,各“铁帽子王”的爵位或降或削,并没有同时存在过。直到乾隆帝给他们厘清世系,恢复爵位名号,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袭罔替之制终于明确,“八大铁帽子王” 的俗称也才终于形成。[2]
基本情况编辑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1]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清初四位著名“铁帽子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
和硕礼亲王代善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和硕豫亲王多铎
和硕豫亲王多铎
和硕肃亲王豪格
和硕肃亲王豪格
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
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
礼亲王代善死后,其王爵初由儿子满达海承袭,满达海也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但顺治十六年,在他死七年后被追论,原因是清算多尔衮时,满达海占有多尔衮家财物,被严厉追论,其墓碑被推倒,爵位降为贝勒,亲王之封被削夺,转给代善的另外一个孙子杰书。嘉庆二十一年(1816),礼亲王昭梿因为凌辱大臣,又在府内对下人滥用刑罚,结果被削爵,圈禁近一年。崇德八年(1643),岳托的儿子、袭爵的罗洛宏因为嗜酒妄议,及在皇帝宸妃丧期内搞丝竹娱乐活动,被削爵。康熙二十一年(1682),岳托后裔、平郡王讷尔苏因为殴毙、殴伤无罪之人也被削爵,爵位转给他人。[2]
所享特权编辑
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主要有3项:
“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
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晚清三位著名“铁帽子王”
  
恭亲王奕䜣
恭亲王奕䜣
醇亲王奕譞
醇亲王奕譞
庆亲王奕劻
庆亲王奕劻
首封人物编辑
清朝初年

六位和硕亲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两位多罗郡王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清中后期

中后期所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胤祥是圣祖玄烨第十三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后,即封其为和硕怡亲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间,定怡亲王爵世袭罔替。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9王。
和硕恭亲王:奕訢,道光帝六子,奕訢为道光第六子,咸丰即位后即封其为恭亲王。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得到了奕訢的大力支持配合。两宫垂帘听政任命他为议政王,后赐其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同治七年以后遭忌不再参与朝政。光绪二十四年奕訢病逝。恭亲王世爵共传3世,2王。
和硕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丰年被封为醇郡王,其福晋是慈禧胞妹叶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晋封为醇亲王。同治死后无嗣,其子载湉(叶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绪,醇亲王食亲王双俸、王爵世袭。光绪十六年奕譞过世,其子载沣袭爵。
和硕庆亲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长子,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孙,也是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光绪十年,被封庆郡王。慈禧60大寿时封为亲王,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1]
历史意义编辑
铁帽子王是好是坏,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和清代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去分析。
首先,这一制度彻底结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维护大一统政治。
《清文献通考》将宗室爵位之封列入“封建”条目,意味着将其类比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周代以来,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但受封者封藩就国,往往拥兵自重,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更多是扮演一个造成割据战乱的消极因素。
与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对诸王的约束显得简约而严厉。宗室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随意离开,他们不能到地方任职,无法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掌握军队。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而且,清代宗室封爵,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袭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使国家财政负担不致过重,也彻底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势力的各种潜在因素。
其次,就清代本身历史而言,世袭罔替的宗室分封制度,是树立中央权威、消除旗主政治的结果。
清初宗室诸王对中央的威胁不在于裂土分封,割据一方,而在于对八旗各旗当作私产加以控制,各拥旗众,可与中央分庭抗礼。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随着部众日繁,努尔哈赤将投附和征服的女真人逐渐整编成旗。随着诸子侄、孙子长大成人,努尔哈赤像分家产一样将八旗分给诸子孙。当时后金所有军国政务全由努尔哈赤与八旗旗主讨论决定。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死后诸子相争,同室操戈,兄弟屠戮,希望用这种家产均分、八王共治的格局来维持政治平衡,防止个人专权。
然而,这种格局使后来继位的皇太极受到很大掣肘,不但每天上朝处理政务时要与其他三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而且要先给几位兄长施礼。皇太极曾抱怨自己“不过一黄旗贝勒而已”。更严重的是,几大贝勒各拥本旗重兵,相互间矛盾日渐尖锐,使新兴的满洲力量时常面临分裂危机。
由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多尔衮摄政,再到顺治皇帝亲政,清初皇帝集权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提高皇室在八旗中的地位,削弱、阻断宗室旗主们的势力。不仅如此,清朝中央还极力弱化宗室旗主与各旗部众的关系,借鉴明朝的内阁、六部等官僚制度治理国家,取代八旗旗主政治。八旗管理被纳入到国家的官僚体制中,八旗不再是宗室旗主私产,宗室诸王的利益也用封爵制度规范下来。所以,仔细梳理会发现,乾隆时期确认的八大铁帽子王,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六人本身就是当初的旗主贝勒,至于后来分封的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之子,帝室后裔,而萨哈廉、勒克德浑一系,也是皇室的忠实追随者。
总之,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肇建,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2]
诸王世系编辑
礼亲王世系

礼亲王代善:太祖次子,崇德元年四月封和硕礼亲王,顺治五年,薨,追谥“烈”。
巽亲王满达海:代善第七子,顺治六年,袭礼亲王。顺治八年,世祖亲政,改封号曰巽亲王。顺治九年二月,薨,谥曰“简”。
巽亲王;满达海长子。顺治九年,袭巽亲王位。顺治十六年降爵为贝勒。康熙四年,薨,谥曰“怀愍”。
康亲王杰书,代善八子祜塞三子。顺治十六年冬月由袭爵改封,康熙三十六年卒。乾隆四十三年,后裔仍追复礼亲王原号。谥“良”。
康亲王椿泰,杰书五子。康熙三十六年,袭爵,康熙四十八年,薨,谥曰“悼”。
康亲王崇安,椿泰子。康熙四十八年,袭爵。雍正十一年,薨,谥曰“修”。
康亲王巴尔图,杰书四子。雍正十二年,袭爵。乾隆十八年,薨,年八十,谥曰“简”。
礼亲王永恩,崇安次子。乾隆十八年,袭爵。乾隆四十三年,复号礼亲王。嘉庆十年,薨,谥曰“恭”。
礼亲王昭梿,永恩子。嘉庆十年,袭爵。嘉庆二十一年,坐陵辱大臣,滥用非刑,夺爵,圈禁。
礼亲王麟趾,昭梿从弟,崇安子永諲子。嘉庆二十二年,袭爵。道光元年,薨,年六十六,谥曰“安”。
礼亲王全龄,麟趾长孙,锡春子。道光元年,袭爵。道光三十年,薨,年三十四,谥曰“和”。
礼亲王世铎,全龄三子,道光三十年,袭爵。民国四年,薨,年六十八,谥曰“恪”。
礼亲王诚厚,世铎长子。民国二年(1913年),袭爵。民国六年(1917年),薨,年五十三,谥曰敦。
礼亲王诚堃,民国六年(1917年),袭爵。
礼亲王濬铭,民国十八年(1929年),袭爵。
追封和硕礼亲王永諲:崇安之子,永恩之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追封和硕礼亲王锡春:麟趾之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崇德元年封成亲王,坐事降贝勒,三年卒,四年四月追封,世袭。
颖亲王萨哈璘:代善三子,天命十一年封贝勒,崇德元年卒,追封。
谦郡王瓦克达:代善四子,顺治八年二月封,九年卒。
巽亲王满达海:代善七子,顺治八年二月由袭爵改封,九年卒。
惠亲王祜塞:代善八子,原封镇国公,薨,追封。
郑亲王世系

郑亲王济尔哈朗:显祖三子舒尔哈齐之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十二年卒。
简亲王济度:济尔哈朗次子,顺治十四年五月由袭爵改封,十七年卒。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后裔仍追复郑亲王原号。
简惠亲王德塞:济度三子,后追封。
简亲王喇布:济度二子,后追封革爵。
简修亲王雅布:济度五子,后追封。
简亲王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后追封革爵。
简亲王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后追封革爵。
简亲王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后追封亲王。
简亲王傅喇塔:费扬武四子,后追封亲王。
简亲王福存:傅喇塔子,后追封亲王 。
简仪亲王德沛:福存子,袭亲王。
简亲王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后追封和硕简亲王
简亲王巴赛:巴尔堪子,后追封和硕简亲王
简亲王奇阿通:巴赛子,袭亲王。
简亲王丰讷亨:奇阿通长子,袭亲王。
郑亲王积哈纳:丰讷亨子,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郑亲王原号。
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积哈纳子,袭亲王。
郑亲王端华:乌尔恭阿子,袭亲王位。(后革爵)。
郑亲王经讷亨:奇阿通二子,后追封和硕郑亲王。
郑亲王伊丰额:经讷亨子,后追封和硕郑亲王。
郑亲王西朗阿:伊丰额子,后追封和硕郑亲王。
郑亲王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郑亲王松德:积哈纳子,后追封和硕郑亲王。
郑顺亲王庆至:松德子,袭亲王位。
郑恪亲王凯泰:庆至子,袭亲王位。
郑亲王昭煦:凯泰子,袭亲王位。
敏郡王勒度:济尔哈朗三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二年卒。
睿亲王世系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崇德元年,晋封睿亲王。谥忠,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睿亲王多尔博;多尔衮的嗣子,多尔衮弟豫亲王多铎第五子。顺治七年,袭封睿亲王,康熙十一年卒。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追赐复封睿亲王。 :
睿亲王苏尔发;多尔博次子,康熙四十年四月初五日卒,年三十八。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
睿亲王塞勒;苏尔发长子,雍正七年五月十四日卒,年五十。 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
睿亲王功宜布:塞勒第五子,乾隆十一年卒,谥恪勤。乾隆二十七年追封信郡王,为信恪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追封睿亲王,为睿恪勤亲王。
睿亲王如松:功宜布第三子,追封和硕睿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薨,年三十四。谥恪。
睿亲王淳颖:如松第三子,嘉庆五年十一月卒,年四十。谥曰恭。
睿亲王宝恩:淳颖长子。嘉庆六年,袭睿亲王,嘉庆七年,袭爵一年半后就去世了。谥曰慎。
睿亲王端恩,淳颖第四子,嘉庆七年,袭睿亲王。道光六年卒。谥勤。
睿亲王仁寿:端恩之子,道光六年,袭睿亲王,同治三年十月初十日卒,年五十五。谥僖。
睿亲王德长:仁寿第三子。同治四年,袭睿亲王, 光绪二年卒。谥悫。
睿亲王魁斌:德长第四子。光绪二年,袭睿亲王。
睿亲王中铨;魁斌子。民国四年(1915)袭睿亲王。
豫亲王世系

豫亲王多铎:太祖十五子,封豫亲王,谥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复封豫亲王,即豫通亲王,诏配享太庙。
信郡王多尼;多铎次子,顺治六年,袭豫亲王爵;八年,改封信亲王。顺治十八年薨,年二十六。(追封豫宣和亲王)。
信郡王鄂紥;多尼次子,袭信郡王;(追封豫亲王)。
信郡王董额;多铎第七子,袭信郡王;(追封豫亲王)。
信悫郡王德昭;鄂紥第五子,康熙四十五年袭信郡王,(追封豫悫亲王)。
信恪郡王如松;功宜布第三子,先袭信恪郡王,后追封睿恪亲王。
豫良亲王修龄;德昭第十五子,乾隆四十三年,复袭豫亲王。乾隆五十二年卒。谥良。
已革豫亲王裕丰;修龄长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豫亲王。嘉庆十八年夺爵。
已革豫亲王裕兴;修龄次子,嘉庆十八年袭豫亲王。后夺爵,幽禁。
豫厚亲王裕全;修龄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袭豫亲王。道光二十年卒。谥厚。
豫慎亲王义道;裕全次子。道光二十年袭豫亲王。历内大臣、左宗正。同治七年卒。谥慎。
豫诚亲王本格;义道长子。同治七年袭豫亲王。亦历内大臣、左宗正。德宗大婚,赐四团正龙补服。光绪二十四年卒。谥诚。
豫亲王懋林,本格之嗣子。光绪二十四年袭豫亲王。
豫亲王端镇,懋林子,民国二年袭豫亲王。
肃亲王世系

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初封贝勒,天聪六年六月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四月晋肃亲王,世袭亲王,顺治八年正月,以无辜被害,追封肃亲王,十三年追谥“武”,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显懿亲王富绶: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袭亲王,改封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悫”。
显密亲王丹臻: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密”。
显谨亲王衍潢: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慎”。
肃勤亲王蕴著:富绶之孙,追封显亲王拜察礼(富绶第五子)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袭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肃”,寻薨,谥“勤”。
肃恭亲王永锡:丹臻孙,追封肃亲王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乾隆四十三年袭肃亲王,道光元年薨,谥“恭”。
肃慎亲王敬敏:永锡第一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慎”。
肃恪亲王华丰: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恪”
肃良亲王隆懃: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良”。
肃忠亲王善耆:隆勤第一子。光绪十二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四年袭肃亲王,宣统帝逊位后薨,谥“忠”。
追封显亲王拜察礼:富绶第五子。
追封肃亲王成信:丹臻第二子。
庄亲王世系

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皇帝皇太极五子,封为和硕承泽亲王。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五,薨。清朝康熙十一年八月,追谥裕。
庄靖亲王博果铎:硕塞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袭亲王爵,改号为庄亲王。雍正元年,薨,年七十四,諡曰靖。
庄恪亲王允禄:圣祖仁皇帝玄烨十六子。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廿一,薨,年七十三。谥曰恪。
追封庄亲王弘普:允禄次子。追封庄亲王。
庄慎亲王永瑺:弘普长子。乾隆三十二年,袭庄亲王。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十一日,薨,年五十一,谥曰慎。
庄襄亲王绵课:弘普次子永珂子。乾隆五十三年,袭庄亲王。道光二年,降郡王。道光四年,复亲王。道光六年,薨,谥曰襄。
已革庄亲王奕镈:绵课十三子。道光六年七月,袭庄亲王。后降为郡王。道光十一年,复亲王。道光十八年,削王爵,发配黑龙江。咸丰十年(1860年),卒,年四十七。
庄勤亲王绵护:允禄八子弘曧子长子永蕃子,绵课从弟。道光十八年,袭庄亲王。道光二十一年,薨,年五十九,谥曰勤。
庄质亲王绵哗:永蕃子,绵护弟。道光二十二年,袭庄亲王。道光二十五年,薨,谥曰质。
庄厚亲王奕仁:绵哗子。道光二十六年,袭庄亲王。同治十三年,薨,谥曰厚。
已革庄亲王载勋:奕仁次子。光绪元年袭庄亲王。光绪二十七年,革爵,赐自尽。
庄恭亲王载功:奕仁四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庄亲王。民国四年,薨,谥曰恭。
庄亲王溥绪:载功子。民国五年袭庄亲王。民国二十二年,薨。
克勤郡王世系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崇德元年封成亲王,坐事降贝勒,三年卒,四年四月追封,世袭。
衍僖介郡王罗洛浑,岳托长子,1639年袭爵。
平比郡王罗科铎,罗洛浑之子,1648年袭爵。顺治八年,改封号为平郡王。
已革平郡王讷尔图,1683袭爵,1687削爵。
平悼郡王讷尔福,罗科铎之子,纳尔图之弟,纳尔图削爵后袭平郡王。
已革平郡王讷尔苏,纳尔福之子,1701年袭平郡王,1726年削爵。
平敏郡王福彭,纳尔苏之子,纳尔苏削爵后袭平郡王。
平僖郡王庆明,福彭之子,1726年袭平郡王。
克勤良郡王庆恒, 纳尔苏之孙,1750年袭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复号克勤郡王。
克勤庄郡王雅朗阿,纳尔图之孙,纳清额之子,1780年袭克勤郡王。
已革克勤郡王恒谨,雅朗阿之子,1795年袭克勤郡王,1799削爵。
克勤简郡王尚格,雅朗阿之孙,恒元之子,恒谨削爵后袭克勤郡王,1833年削爵。
克勤恪郡王承硕,尚格之子,1833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敏郡王庆惠,承硕之子,1842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诚郡王晋祺, 庆惠之子,1861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顺郡王崧杰,晋祺之子,1900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郡王晏森,崧杰之子,1910年袭克勤郡王。
顺承郡王世系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袭多罗顺承恭惠郡王,顺治五年(1648) 受封顺承郡王。
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勒克德浑子,袭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多罗顺承郡王勒尔贝——勒尔锦长子,袭多罗顺承郡王
多罗顺承郡王扬奇——勒尔锦二子,袭多罗顺承郡王
多罗顺承郡王充保:勒尔锦三子,袭多罗顺承郡王
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多罗顺承忠郡王诺罗布:勒克德浑三子,多罗顺承忠郡王
和硕顺承亲王锡保:诺罗布子,和硕顺承亲王(后革爵)
多罗顺承恪郡王熙良:锡保子,多罗顺承恪郡王
多罗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熙良子,多罗顺承恭郡王
多罗顺承慎郡王恒昌:泰斐英阿子,多罗顺承慎郡王
多罗顺承简郡王伦柱:恒昌子,多罗顺承简郡王
多罗顺承勤郡王春山:伦柱子,多罗顺承勤郡王
多罗顺承敏郡王庆恩:春山子,多罗顺承敏郡王
多罗顺承质郡王讷勒赫:庆恩子,多罗顺承质郡王
怡亲王世系

怡贤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雍正八年卒,世袭。
怡僖亲王弘晓:胤祥七子。雍正八年,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
怡恭亲王永琅:弘晓次子。乾隆四十三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薨,谥,曰“恭”。
追封怡亲王绵标:永琅二子。乾隆五十五年,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四年,卒。嘉庆五年,追封为怡亲王。
怡恪亲王奕勋:绵标长子。嘉庆四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三年,薨,谥曰“恪”。
怡亲王载坊:奕勋长子。嘉庆二十四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五年,薨。
怡亲王载垣:奕勋二子。道光五年,袭怡亲王。咸丰十一年,赐自尽。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追封怡亲王永福:胤祥四子宁良郡王弘晈二子。同治三年,追封怡亲王。
追封怡亲王绵誉:永福四子。同治三年,追封怡亲王。
追封怡亲王奕格:绵誉三子。道光二十四年,袭固山贝子。咸丰八年,卒。同治三年,追封怡亲王。
怡端亲王载敦:奕格二子。同治三年,恢复怡亲王世爵,由载敦继袭,同时追封先祖永福、绵誉、奕格为怡亲王。光绪十六年,薨,谥曰“端”。
已革怡亲王溥静:载敦长子。光绪十七年,袭怡亲王。光绪二十六年,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追夺爵。
怡亲王毓麒:载敦二子溥耀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怡亲王。民国三十七年九月,薨,年四十八。
宁良郡王弘晈;允祥三子,雍正八年八月封,乾隆二十九年卒。谥曰“良”。
恭亲王世系

恭忠亲王奕訢:宣宗成皇帝旻宁六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封恭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薨,谥曰忠。
恭贤亲王溥伟:奕訢孙,载滢长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袭恭亲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薨,谥曰贤。
恭亲王毓嶦:溥伟七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袭恭亲王。
果敏郡王载澄,奕訢长子,初封奉恩辅国公,1868年进贝勒,1872年加郡王衔,谥号果敏。
醇亲王世系

醇亲王奕譞:道光七子,光绪帝生父,溥仪之祖父。咸丰元年封醇郡王,同治三年,加亲王衔。十一年,晋封醇亲王。十二年,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卒,世袭。
醇亲王载沣,奕譞五子,袭封醇亲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光绪三十四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
庆亲王世系

庆僖亲王永璘:乾隆幼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封惠郡王,寻改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进庆亲王。嘉庆二十五年三月,薨,谥曰僖。
庆良郡王绵愍:永璘三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袭庆郡王。道光十六年(1836年),薨,年四十,谥曰良。
已革庆郡王奕彩:绵愍养子,父为仪慎亲王永璇子仪顺郡王绵志。道光十六年(1836年),袭庆郡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革爵归宗。
追封:贝子绵悌 永璘五子,1852年追封
庆密亲王奕劻:绵悌养子。庆僖亲王永璘孙,辅国公绵性长子。咸丰二年(1852年)正月封贝子。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进贝勒。光绪二十年(1894年),袭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获世袭罔替。民国六年(1917年),薨,谥曰密。
庆贞亲王载振:奕劻长子。民国六年(1917年),袭庆亲王。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薨,谥曰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5-4 03:40 , Processed in 0.09746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