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有没有给鲁迅送花圈

[复制链接]

8620

主题

870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4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23:3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迅去世,蒋介石有没有送花圈?
笔者翻查了此一时期在上海影响力很大的《申报》,并无一字提及蒋介石发来唁电,或送来挽联、花圈等。
近年来,蒋介石向鲁迅敬献花圈之说广为流传
近年来,蒋介石向鲁迅敬献花圈之说广为流传
近年来,网络上广泛流传一种说法:鲁迅生前虽长期批评国民政府,但从未指名道姓骂过蒋介石。故而,当鲁迅于1936年10月去世时,蒋介石以个人名义,向鲁迅敬献了花圈。
这是真的吗?
据周建人披露,鲁迅确实不答应用真名写文章骂蒋介石

鲁迅不愿骂蒋介石,确实有迹可寻。鲁迅生前,曾拒绝过中共领导人李立三“用周树人的真名写篇文章,痛骂一下蒋介石”的要求。时为1930年5月7日,鲁迅由冯雪峰陪同,李立三由潘汉年陪同,在上海爵禄饭店秘密见面。①至1977年,鲁迅之弟周建人,刊文披露此次会面的部分谈话内容:
“鲁迅同我讲过他见过一次李立三。他说:李立三找我去,我去了。李立三说:你在社会是个知名人物,有很大的影响。我希望你用周树人的真名写篇文章,痛骂一下蒋介石。我说:文章是很容易写的。蒋介石干的坏事太多了,我随便拣来几条就可以写出来。不过,我用真名一发表文章,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了。李立三说:‘这个问题好办!黄浦江里停泊着很多轮船,其中也有苏联船,你跳上去就可以到莫斯科去了。我说:对,这样一来蒋介石是拿我没办法了。但我离开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就不容易理解了,我的文章也就很难写了,就是写出来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发表。我主张还是坚守阵地,……”②
鲁迅
鲁迅
但目前还没有材料,能证实蒋介石向鲁迅敬献了花圈

1、《申报》关于鲁迅去世的报道中,只字未提蒋介石发唁电、赠挽联、献花圈
至于蒋介石向鲁迅敬献花圈一事,则尚无材料可以证实。
鲁迅在上海去世,时为1936年10月19日,10月22日出殡。笔者翻查了此一时期在上海影响力很大的《申报》。自10月20日报道鲁迅去世,至23日报道鲁迅出殡,期间《申报》多次提及致祭的名流,如21日报道称灵堂内有“日人内山完造,以及日本武官喜多少将,沈燕冰等的巨大的花圈”,蔡元培、曹聚仁、唐弢等送了挽联;22日报道称上海银行界名流王晓籁等送了挽联。但并无一字提及蒋介石发来唁电,或送来挽联、花圈等。③
以蒋介石当日的身份地位,如果送了花圈,《申报》这种本地大报,不可能漏掉这种大新闻。
《申报》1936年10月20日关于鲁迅去世的报道
《申报》1936年10月20日关于鲁迅去世的报道
2、茅盾在鲁迅丧仪纪念册里看到了孔祥熙的名字,但没看到蒋介石的名字
作家茅盾列名鲁迅治丧委员会。据他回忆,他在鲁迅丧仪纪念册里,曾见到过孔祥熙和王晓籁的名字:
“鲁迅逝世时,我在乌镇探望母亲。……痔疮正大出血,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四五天后,稍微好些,我就挣扎着赶回上海,可是鲁迅的丧事已经办好了。……当时,我也是治丧委员会的委员之一,他们送了我一本记载鲁迅丧仪的纪念册,那里面刊载着致送挽文和挽联的内容和人名,其中居然还有孔祥熙和王晓籁的名字。那时瞻仰遗容整整三天,全市轰动,去瞻仰的人犹如潮涌。报上连日刊载某某大明星之类也去瞻仰遗容等报道。鲁迅曾说过:死人给活人出风头。想不到在他自己死后,竟给各式人等出足了风头。”④
茅盾嘲讽孔祥熙和王晓籁赠送挽联,是借死人出风头。如果丧仪纪念册里有蒋介石的名字,想必也逃不掉被嘲讽的命运。茅盾没有提,显然是因为纪念册里并没有,他没有看到。
《申报》1936年10月21日关于吊唁鲁迅的报道
《申报》1936年10月21日关于吊唁鲁迅的报道
3、中共将葬礼“搞成一个运动”来向国民政府施压,蒋介石不太可能献花圈表示屈服
不光孔祥熙送了挽联,23日的送葬队伍里,还有孔祥熙之妻宋霭龄。有一种说法认为,孔祥熙和宋蔼龄,是宋庆龄利用亲属关系动员来的,目的是“给鲁迅丧仪的浓厚政治色彩以某种程度的掩护,以便减少国民党公开镇压的可能性”。⑤此说恐难成立。一者,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国民政府曾计划镇压鲁迅的治丧活动;二者,即便当局想要镇压,有宋庆龄、蔡元培等名流参与主持丧事,也并不需要宋霭龄的掩护。
不过呢,鲁迅的葬礼,确实并非一场单纯的葬礼。鲁迅去世当天,地下党人冯雪峰即“尊奉我党的指派去参与丧事的处理”,找到宋庆龄,请她出面“要把葬礼搞成一个运动”,最终办成了一场“四一二以来规模最大的游行示威”。据夏衍讲,当时地下党人连夜组织了一支六七千人的送殡队伍,随灵车沿途高呼政治口号。保安(当时还未迁至延安)方面,则以“敝党敝政府敬向贵党贵政府要求”的语气,要求南京方面给予鲁迅国葬待遇,改绍兴县为鲁迅县,改北京大学为鲁迅大学……⑥这样的政治对抗氛围下,蒋介石自然也不太可能“示弱”、“就范”,去向鲁迅敬献花圈。
4、南京的宣传方针,对鲁迅肯定一半否定一半,蒋介石不太可能破坏政策去献花圈
此外,针对鲁迅的去世,国民政府在宣传上有过指示(也算是一种评价),既非全盘肯定,也非全盘否定:
“查左翼作家鲁迅逝世后,各地报纸刊物多为文纪念,阅其内容,复逾常规,殊有纠正之必要,兹指导两点于下:一、鲁氏在五四运动时,提倡白话,创作小说,于文化界自有相当之贡献,此点可予以赞扬。二、自转变为左翼作家后,其主张既欠正确,写作亦少贡献,对于这点,应表示惋惜之意。至盲从左翼分子之无谓捧场文字,利用死者大肆煽惑,尤应绝对禁止刊载。”⑦
不难想见,蒋介石如果去向鲁迅敬献花圈,无疑会致上述宣传政策进退失据。
《申报》1936年10月22日关于鲁迅葬礼的报道
《申报》1936年10月22日关于鲁迅葬礼的报道
注释
①冯雪峰,《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谈话》,《鲁迅回忆录散篇》中册,北京出版社,1999,P992。②周建人,《关于鲁迅的若干史事》,《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5期。收录于《回忆大哥鲁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P119。③《申报》,1936年10月19日至24日。灵堂内有“日人内山完造,以及日本武官喜多少将,沈燕冰等的巨大的花圈”之信息,出自《万国殡仪馆瞻仰鲁迅先生遗体》,《申报》1936年10月21日“本埠增刊”第二版。其余具体报道不再赘注。④金韵琴,《茅盾晚年谈话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P50。⑤陈早春、万家骥,《冯雪峰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P228-229。⑥王彬彬,《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的鲁迅丧事》,收录于《鲁迅内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P179-193。⑦季樟桂,《写鲁迅的诗及其他》,收录于《上海鲁迅研究 2009(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P262-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5-22 07:23 , Processed in 0.1362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