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位经济学家联名发表的《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

[复制链接]

8618

主题

8704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21: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12月3日,一封由姚洋等六位经济学家联名发表的《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引发市场关注。

从目前反馈来看,这是一次提振市场信心的发声,中国经济在经历2022年数次不确定性事件后,4700余万民营企业主体需要更多信息来重构投资信心;这也是一次及时的发声,近期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建议》为疫情迎来转折点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诸多细化建议;这更是一次几番思量的发声,为2023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构建了一幅美好轮廓。

在《建议》中,关键一条是建议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放开经济活动的明确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要知道,这是在2022年前三季度GDP增长3%,多个国际机构持续下调世界经济增速背景下提出的建议。

为何会建议设立5%以上的GDP增速目标?中国经济在2023年可能面临哪些不确定性事件?我们需要多久才能彻底摆脱疫情带来的影响?接下来的政策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12月7日,针对上述问题,经济观察报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知名学者,曾在2016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2008年、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数十年来,姚洋也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经济改革方向与面临的挑战发声。

姚洋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只要疫情防控举措放开,中国经济就没有问题。现在我们需要修复的,是过去一些政策留下的后遗症。如果明年经济活动放开得比较顺利,GDP增速在6%以上都是有可能的。当然,还需要注意政策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调整过快等风险。”

与此同时,姚洋表示,学者的发声不应该去害怕担风险。“只要你的发声是具有建设性的,政府是愿意听的。这些年下来,这方面我自己的感触是非常深的。”

| 对话 |

5%以上的GDP增速

经济观察报:此前多个国际机构对于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并不乐观,提出明年中国5%以上的经济增长建议主要基于怎样的考量?

姚洋:一些国际机构对于中国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值比较低,多在4%-5%左右。我们提出5%以上的GDP增速建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在5.5%-6%左右。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在45%以上,如果储蓄能转化为投资,据我计算,能够贡献3.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约占20%-40%。取个平均值,得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在5.5%左右,因此把目标定在5%以上应该是很合理的。

事实上,因为2022年GDP增长的基数较低,如果明年经济活动放开得比较顺利,GDP增速在6%以上都是有可能的。总体上,只要疫情防控举措不出现反复,达到5%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

经济观察报:相比此前两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意味着什么?

姚洋:从发布的会议全文来看,大篇幅在谈明年的经济工作,这释放出一个非常明确且强烈的信号,就是明年要拼经济。

当然全文没有提及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内。我想这也意味着,并不能确定明年的经济增速到底有多少。当然,我们作为学者可以做一些判断,我觉得5%以上的GDP增速应该没有问题。事实上,在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应确定一个GDP增长目标,这对提振市场信心、凝聚力量有帮助,因为今年经济增长面临的一大阻碍就是市场信心不太足。

2023年政策预期

经济观察报:对于明年经济工作,你有哪些政策预期?

姚洋:我预判政府还是会在财政政策上发力,货币政策则是走着瞧,相机抉择。

在实质性的政策方面,其实政府最应该做的是,怎么让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不再跌下去。在房地产持续了一年多的负增长后,如何止跌回升才是关键。如果房地产持续负增长,对消费影响程度非常大。因为房地产是长链条行业,房地产不振,提振消费的难度非常大。

今年为提振房地产已经出台了系列举措,但实话实说,举措力度还不够大。而且在方法上,我希望不要老守着过去那些措施,需要转换思路。

今年下半年,各地政府为了“保交楼”发了大量的城投债,然后拿着城投债的钱去“保交楼”。“保交楼”是否为一个正确的选择,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为房地产企业并没有活过来,房地产市场信心没有回来,行业没有进入一个自我运转的正常轨道。

我们需要一些花费比较小,但同时见效比较大的举措,让房地产市场能自己运转起来。

经济观察报:在你看来,提振房地产市场有哪些花费比较小,但同时见效比较大的措施?

姚洋:第一,让房价降下来。现在很多地方房子是有价无市。我们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2022年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下降超20%,但房价依然坚挺不动,显然这是不正常的。我不相信房价降低40%,老百姓还不会去买房子,这样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就能回来。这条举措政府也几乎不用花钱。

可能有些房地产企业会抱怨一降价就要死掉。此前,我们总是在说房地产企业太多了,如果被迫降价,一些房地产企业支撑不下去,刚好可以让他们退出市场,这是房地产市场洗牌的大好机会。本来在经济下行时,就会有一批企业退出市场。

可能有人会预警,这条举措会让银行的坏账风险进一步暴露。但你不让它暴露,它就会和烂柿子一样,里头全烂掉了,就一层皮光鲜,你就觉得它没事吗?总有一天还是会暴露出来。

房地产价格是一个解压阀,可以释放压力,而且得让银行和房地产企业得到一个教训——房地产不是稳赚不赔的行业。你不做这一点,它就改变不过来。

第二,能不能像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采取的举措那样,由政府出资成立一个国家队,通过其一两万亿元的资金规模去买股市上的房企“三好生”的股票,相当于给好的房地产企业投下赞成票,稳定企业信心,这也是可以做的。

我相信,相比现在的举措,以上两种方法既省钱,而且效果还能更好。

现在零打碎敲的“保交楼”成本太高,让地方政府背上了巨大的包袱,效果又不好。许多地方政府根本没钱,甚至公务员、教师工资都发不出来,为了“保交楼”,只能去举债。这就是放任地方政府弄一大堆商业性债务,最后问题都会集中到地方政府的商业性债务上,窟窿越来越大,总有一天要还。

此前,我们已经经历过一轮债务置换。上一轮债务置换,地方政府用专项债的钱来还商业性债务,相当于最后还是由全体老百姓来买单。为什么非得把老路再走一遍,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最后实在不行了,再来一次债务置换。

目前来看,上述两条举措是明年让房地产重回正轨更行之有效、成本低且见效快的办法。

对于让房价降下来可能造成哪些负面效应,我没有准确计算过。房价下跌,肯定有一些房地产公司破产倒闭,他们的银行借款也可能会出现坏账。但与其让房子荒废在那卖不出去,还不如由银行来清算拍卖。

房地产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大幅度下跌,房地产市场也面临诸多问题,想找到一条没有任何痛苦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这本账也算不过来,肯定有一些人要来承担损失。这时,必须让那些效率比较低的房地产企业、贷款上没做好工作的银行来承担,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这对于一个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恐怕是必要的。

经济观察报:哪些因素可能会阻碍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

姚洋:第一个阻碍就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我们要给予重视。

其次,按照过往经验,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风险是政策调节的动作太快。比如,2020年因为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出台了三条红线、银行分类管理等政策,结果很快就把房地产给打趴下来。我觉得,政府要能够容忍经济的一些过热。政府政策能否慢一点、柔和一点,是我们明年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对于经济复苏过程中可能的通胀问题,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3%左右的CPI增速目标,我当时就说,能达到3%就真的令人欣喜,因为这说明经济在复苏、需求在上涨。但实际上,剔除猪肉价格上涨因素,我们在2022年后面几个月面临的是通缩问题。

因此,明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设置通胀目标时,其实可以考虑不设具体的数值。如果明年CPI增速上涨至5%,说明中国经济真的复苏了,到那时可以再慢慢出台政策往回调。不要一看到消费物价上升的苗头,就赶紧采取措施给它扑灭。

如何提振消费市场

经济观察报:明年上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会呈现不一样的走势吗?要实现5%的GDP增速,“三驾马车”分别需要如何发力?

姚洋:现在看来,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就有望比较高。2022年二季度GDP增速只有0.4%,在这样低基数的背景下,明年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因为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预计也会比较低,因此明年四季度GDP增速也会比较高。

为拉动明年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关键的还是提振消费。

投资在2022年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想再把投资往上拉一拉,难度太大。明年出口也不要抱有太大期望,欧美地区极有可能陷入短期的衰退,导致出口不可能太高,主要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制造国内需求;实际上,10月和11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已经负增长了。消费低迷现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远低于潜在的增长速度,瓶颈是在需求面,不是在供给面。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只要需求上去,企业会马上开足马力生产,并且新的企业也会冒出来。此前,防疫措施限制了许多人的消费,随着防疫举措的优化,需要把这部分消费先激发起来。

经济观察报:在今年一系列提振消费的举措之下,消费数据依旧低迷,我们还能采取哪些举措去刺激消费?

姚洋:这三年,我一直在呼吁政府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其实现在就是政府发钱的最好时机。

此前,为提振消费,许多国家都能直接发钱,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发?例如明年能否提前发一个1.4万亿的地方性消费债,这笔资金将1:1直接转化为GDP增长。已经有其他国家的案例和相关研究表明,直接发钱对于刺激消费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并且,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消费能力,因此不会出现大的通胀问题。

不要总是认为给老百姓发钱就会养懒人,现在地方政府没有财力去投资,且投资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也少,不能硬推地方政府去投资。


经济观察报:消费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摆脱疫情的影响?

姚洋:12月7日,新十条(《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发布后,意味着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国内旅行已经完全解除,当天携程等平台的机票、酒店搜索量暴增,意味着大家对于出游、消费依旧踊跃。

如果防控措施持续放松甚至彻底放开,我觉得即将到来的春节就会出现一个消费高峰。明年5月份如果措施得当,比方政府有意给五一假期额外增加两天假期,大家的出游会更显著增加。甚至有可能在明年五一假期时,国际旅行都已放开,那时旅游方面的消费会更加蓬勃。

如果你要我判断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能够不再谈论疫情的影响,我想可能就是明年五一假期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5-3 04:54 , Processed in 0.1107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